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高考作文备考】青春绘制壮美画卷,激情谱就昂扬乐章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12/26 21:36:3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青春,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光;情感,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青春的时光,是构建梦想与实现梦想并驾齐驱的最佳时段;生命的激情,是一股可以奠基一切又足以摧垮一切的巨大力量。没有青春昂扬,生命只能是暗淡的灰白;没有情感激荡,人生便会似寂寞荒原。

在主要由年轻人参与的高考中,“青春与情感”永远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主题。这不仅仅因为高考总是令人情感激荡青春飞扬,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要借助高考走进自己梦寐以求的校园,融入自己心仪已久的专业,更因为每年的高考作文多与“青春与情感”相关联。

记得2014年高考江苏卷就曾出过一道讨论“青春朽与不朽”的作文题。当年的优秀考场作文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徒有皮囊和表相的“青春”是速朽的,不朽的唯有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气息的精神!所以,青春并不是一个可以用具体年龄来限定的时间段,而是一种需要用精神的标尺来测量的胸襟、情怀和气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在高考作文中,青春的乐章再一次被奏响,青春、祖国、事业、梦想成为一个个飞扬的音符。“家国情怀”乃是这一乐章的主旋律。正如《少年中国说》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每一位年轻人都洋溢着青春朝气,激荡着家国情怀,我们的青年一定会是最有希望的青年,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是最有希望的国家!

主题词一:孤独前行

【核心解读】

龙应台在《目送》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人是社会性动物,但人又是一个个孤独的个体。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能替代或是陪伴我们走完整个人生的旅程。特别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很多抉择、很多境况我们皆须独自面对。我们不能总是依赖别人,模仿别人,活在别人的目光里。独自面对,独立思考,独自行走,才能够使我们真正长大。

生命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独特。所以,别人的意见和经验,只能是一种参考,在人生的每个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主张,践行自己的理念,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虽然我们倡导团结互助,但我们每个人又不应当将自己所应承担的生命的职责寄托于他人,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担当。即便我们在孤独前行的过程中迷了路,走了弯路,甚至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这也是每个人在生命的行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终将变成一笔财富。即如张爱玲所言:“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弯路会助我们炼出钢筋铁骨,会助力我们成长壮大。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忌惮生命中的独行?

更有一种人,因曲高而和寡。他们是人生的探索者,是潮流的引领者,是社会的先行者……“孤独前行”是他们生命的常态。对他们,我们唯有视其为路标,砥砺前行。

【真题链接】

2015年高考福建卷:关于“人生之路”的讨论

2016年高考山东卷:关于远行中“行囊”的准备的讨论

2016年高考江苏卷:关于“个性彰显”与“创新意识”的讨论

2017年高考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探究长辈人生路

2018年高考北京卷:命题作文“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2019年高考浙江卷:关于“如何写好人生这部作品”的讨论

【高分范文】
坚守宁静,孤独前行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15)班卢高扬

有一种音乐,登堂入室,遗世独立,堪比天籁,我们称之为“俗耳听不宜”的“阳春白雪”;有一种鸿篇,知音寥寥,只能藏之名山,以传后世,我们称其为“白雪雅调高”的“史家绝唱”。世间没有不求知音的乐手,没有不求应和的诗人,没有不求心心相印的画师,只是因为他们不愿委屈了自己那颗超凡脱俗的心,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只能孤独前行。艺术如是,生活如是,世间一切莫不如是。

也许“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会成为这种人生活的常态,也许“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寥会不时侵入其胸怀,但他们依然会安守内心的宁静,孤独前行。他们会对心目中的圣殿持一份敬畏,而不愿纡尊降贵,因循苟且。

因为坚守宁静,大师们才不会追逐繁华,向往追光灯下的惊艳。他们会在灯火阑珊處养一身浩然之气,以成就心中诗意的追寻。正缘于此,陶渊明才会逃离官场,归园田居;梭罗才会远避尘世,栖身山水;钱钟书才会枯坐书房,拒镁光灯于千里……所以,他们也才会在自己的倾心的领域里苦心孤诣,到达令庸常者望而生畏的巅峰。

文学艺术,发乎内心。心中的宁静会关乎着艺术的纯粹。一位卓越的大家,他的人生境界应当是:大起大落,淡然笑之;前路渺茫,毅然行之;世俗毁誉,泰然处之。对此,司马迁做到了,吴道子做到了,曹雪芹做到了,贝多芬做到了,托尔斯泰做到了……想当年,托翁声名鹊起,名媛们的邀请纷至沓来。此般殊荣,却只让托尔斯泰深感不安,担心因此影响自己的创作水平。结果,托翁选择了十年静寂,打造《复活》,同样呕心沥血,同样恢宏大气,同样登临文学之巅——而这,正是源自一颗宁静的心。

庸人喧嚣,天才孤高。这种孤高不是自我封闭和自我流放,而是一种特立独行,一种开辟与创造。白石老人身为一代宗师,耄耋之年仍对艺术不懈探索,无惧于高处不胜寒;毕加索少年得志,引来不少画家“朝圣”,纵观其晚年作品,轻而易举便能感受到他愈加浓郁的感情和成熟的技法,“立体主义”的画风更是登峰造极——登峰造极,自古而来又有几人能成?不被名缰利锁束缚,不因孤独寂寞沉沦,持平常心,孤独前行,方能入此佳境!

恪守心中的宁静,孤独执着地行进。这是艺术之神引领之下的苦行,无关乎名利,只触及心灵。文学艺术如此,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如此——

要想成熟,欲求成功,前行路上,你少不了与孤独相伴。

主题词二:见多识广

【核心解读】

“见多识广”中的“见”与“识”,二者并非简单的并列,而应是一种条件关系——见是识的基础,识是见的升华。“见多”方能“识广”,“识广”源自“见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告诉我们,同一样事物,你见的次数多了,便会加深对它的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启迪我们,不同的事物,你见的范围广了,便会丰富知识,拓宽眼界,提高对万事万物的鉴识能力。小至个人成长,大到国家发展,“见多识广”都是一个前提条件。

封闭会限制人的视野,而狭隘的视野又会闭塞人的眼界,降低人的鉴识能力,使人不知天高地厚,使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井底之蛙、夜郎自大都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再看人类历史上,闭关锁国、妄自尊大者,无不是因为“少见”而“识浅”,最终导致国家在发展的航道上搁浅甚至翻船,最终沦落到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地步。痛定思痛,唯有以“见多”来造就“识广”,凭“识广”来确定适合我们的发展目标,来选择适宜我们的发展道路。

何以达到“见多识广”?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为我们指点迷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多思考,多借鉴……我们自然会“见多识广”,我们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自然就会同步提高——国家发展如是,个人成长亦如是。

【真题链接】

2015年高考安徽卷:讨论“用肉眼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状貌大相径庭”一事中蕴含的道理

2015年高考广东卷:讨论通过不同途径认识自然的得与失

2016年高考全国卷:讨论学习语文的不同途径

2016年高考天津卷: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2017年高考浙江卷:讨论人生必读的“三本大书”

2018年高考全国卷:反思三则不同时期的推出的口号的意义

2018年高考全国卷:讨论“沃德的发现”的意义

【高分范文】
拓宽眼界,增长见识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4)班吴玉琦

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统治已陷入僵局的满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去西方取经”。真经尚未取到,这些“洋务运动”的先驱者首先受到的便是精神上的致命一击——一脚踏上“夷人”之境,他们“天朝上国”的美梦瞬间化为碎片。眼前见到的一切不容置疑地向他们昭示着:大清王朝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直不可以道里计。

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个中原委,非一言可以道尽。但洋务运动又是成功的——最起码它让国人因“见多”而“识广”,知道了山外青山楼外楼,夜郎自大诚可悲。所以,异域风光击碎了东方求学者的自恋、自大而带给他们的那种锥心刺骨之痛,痛得值。

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友人质问他,“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从《呐喊》的书名便可推知先生的答案:就是大声呐喊,唤醒他们,让他们看到身处的逆境,知道外面的世界的可爱,从而奋力抗争。因为“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而“昏睡”只有死路一条。这就如同让国人打开了眼界,而不至于在愚昧麻木的昏睡中死去的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挽救大清王朝,但至少让国人知道了人还有另一种活法——而这是一种最可贵的见识。

是在麻木中愚乐,还是在清醒中痛苦?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逃避这个问题。

王小波一语道破了人类“痛苦”的根源:“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以此反推,那些麻木且快乐着的人们,正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无能”。所以,医治他们麻木的良方便是首先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见到自己的不足和与别人的差距。

读过路遥的《人生》的人都会喟叹于高加林的悲剧人生。高加林进了城,见多识广,自然看不上也不愿重复从前那种生活,但凭他一己之力又无法改变当时的现实——这正是他痛苦的根源。他的努力最终未能获得成功,但是他付出的努力,却鼓舞了多少农家子弟从乡村走向城市,去增长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眼界,追逐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想起海洋里的珊瑚——前一只珊瑚蟲拼命地向上长,死了就变成了后一只珊瑚虫的垫脚石,支持后来者继续向上。它们的生命累积在一起,定会有一只珊瑚虫能够看见海面上的霞光。

马云就是一只借高加林来垫脚的珊瑚虫。他曾这样坦白:“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这部小说改变了我的人生。”

每一只珊瑚虫的努力都有其独到的意义,因为它递增了后来者的见识。其实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当然,见多识广带给你的不都是快乐,或许是痛苦,但重要的是,它会让你锁定更高更远的目标,并为之努力。随着一代代人的努力,我们会像珊瑚一样在深深的海洋中筑起希望的岛屿。

教育是什么?斯金纳说:“当一个人把他在学校学到的所有知识全部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

哪怕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见识却无法退回——其实,这正是教育的魅力。

主题词三:逆风成长

【核心解读】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正是挫折、坎坷、不得意促使我们迅速成长,走向成熟。有人说: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每一次的“发现”也许都是对自己的伤害,但你承受住伤害,并能从容面对的时候,你在成长路上就迈出了一步。你成功迈越三道关口,意味着你已经成熟。

细想想,很多时候,逼迫着我们往前迈进的并不是前方的明媚阳光,而是身后的狂风暴雨。有人开玩笑说:想运动员打破短跑记录,最佳的方法不是对其许以重奖,而是在他的身后放上一头豹子。在任何时候,人们摆脱厄运的欲望都要远比获得利益强烈。也就是说,正是厄运逼迫着你,驱赶着你,让你一天天变得强大起来,从而摆脱厄运,掌控前程。

其实这样的道理古人早就讲过,多少人耳熟能详:“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概括成一句,不就是“逆风更有益于人的成长”?露天的苗一定強过温室的花。

其实,逆风也是一场测试、一次筛选,强者弱者瞬间会变得清清楚楚高下立判。

【真题链接】

2015年高考福建卷:对“走错道路”的意义的讨论

2019年高考全国卷:对“五四”青年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意义的讨论

2019年高考北京卷:对中华文明在挫折和磨难中发展的意义的讨论

【高分范文】
逆风成长,从容而行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12)班姚绍洋

14世纪以前,没有人会怀疑教会的说法——上帝所创造的地球是这个宇宙的中心,宇宙间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这颗传承着神的旨意的星球而设计。

年幼的我是最受优待、最幸福的:我是父母唯一的孩子,是祖辈膝下最年幼的女孩,是哥哥姐姐们放在手心里宠着的小妹……

上学时我的书包里装着的是妈妈温好的牛奶,在学校里得到最多的是老师毫不吝啬的赞扬,即便犯个小错也只会因为年纪尚小而收获一个嗔怪的眼神而已。

彼时的我站在世界的中央,阳光是金子,月光是银子,它们均匀地镶嵌在我的身上。我是世间精神和物质上最富足的国王。

有一位名叫哥白尼的老人重新诠释了这个宇宙——地球与那么多颗普通的行星一样,在浩瀚的宇宙中只似一粒尘芥,它所做的事只不过是围绕着一颗炽热而明亮的太阳旋转。

我渐渐长大,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了一座远离家乡的陌生城市求学。这里没有一直陪伴我的老槐树与爬山虎,没有柔软温暖的被窝,也没有无比熟稔的藏满快乐的小巷,更没有整日围绕着我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世界一下子变得好空好大。

这里有的同学可以信手写下一长串复杂的公式,有的同学的文字是那样的隽秀明丽,有的可以秀一口流利的英文……还有的同学,不知道拿了多少个钢琴古筝小提琴的十级证书或是奥数的金牌银牌。

我在应付那些繁琐的语法和冗长的算式时渐渐感到了力不从心。于是我想,如果我只是一颗普通的灰暗的星星,那么索性就让我再平凡一些吧。

由此,只有那些浮华、忧郁甚至绝望的文字或音乐才能稀释我的幽怨。

我蓦然成了汹涌波涛中的一叶扁舟,时时失重,时时漂移航线……

近代物理学家猜想,这个宇宙是无穷大的,在这片没有边际的黑暗里,每一颗星星都不是中心,但每一颗星星又都是中心。

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终于渐渐成长起来了。

我试着努力前行,试着在摔倒之后勇敢爬起,试着警告自己不要放弃……我可以不那么明亮,可是我要小心翼翼地发光。

我依旧在英语考试时总是凑不足三位数的分数,依旧答不出数学卷的压轴大题,依旧五音不全唱起歌来像哭泣……但是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

哪怕我不是天之骄子,我也要做天地间与众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多人比我强,但不会有第二个人与我循着同一条轨迹挥洒出生命的弧线。在曾经走过的路上,失败与成功都不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身后留下的那一串或深或浅的脚印。

读王小波,我为我的生命移栽上对于自由和真理的向往;读史铁生,我为自己摹画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轨迹;读余华,我赋予自己抵抗各种艰辛与困苦的勇气……

还有,我读我自己——我试着去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渺小与独特,认清自己不可能是一马平川的前路,认清自己的坚持与追求,认清自己的泪水与笑容。

特别庆幸的是,在这个时有逆风袭来的世界里,我在一路前行。

主题词四:勇于探索

【核心解读】

探索是人类自有意识以来从未停止过的一种行为。这包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对人类自身的探索……没有探索,便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探索,同样没有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回首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不断探索的历史。语言文字的出现,文学艺术的诞生,社会体制的形成,天文历法的创立,道德法规的构建,国家机构的建立,学校教育的产生……无一不是人类探索的成果和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探索正在不断地向着纵深发展,人类探索的成果日新月异前无古人。

探索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激情,需要勇气,需要决心,需要定力,需要持之以恒,甚至需要流血牺牲。君不见多少伟大的革命先驱,为了探索美好的社会制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多少杰出的科技工作者,为了探索科学真理,“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多少优秀的艺术大师,为了探索最美丽的艺术世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探索,就是一种以生命相托付的事业,一种灵魂的坚守!

人类探索永无止境。青少年最需要的就是有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气!

【真题链接】

2015年高考天津卷:对追求什么样的“范儿”的讨论

2015年高考浙江卷:对“人品与文品”的关系的讨论

2016年高考上海卷:对要不要“评价他人的生活”的讨论

2016年高考全国卷:对“个人致富如何带动一方发展”问题的讨论

2017年高考全国卷:对高考的看法和讨论

2018年高考天津卷:对如何“成器”的讨论

2018年高考浙江卷:对“浙江精神”的讨论

【高分范文】
勇于探索,勉力前行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15)班田桉榕

在人类的本能中,“探索”原应占有一席之地。否则,今天的我们应该还会在森林里栖息,在树枝间腾跃。我们应该感恩将自己的小伙伴第一次带到地面,并在這片广阔的原野上探索、开辟更适宜于我们的居住环境,进而建造起人类家园的那位远古的祖先。

细想想,“喜新厌旧”应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因。并不是因为我们厌倦传统,而是因为新的事物总会让人们萌生对生活的希望,让人们期待未曾拥有过的生活体验。如果你是一位顾客,你一定想尝试最新的产品;如果你是一位观众,你一定想欣赏最新的剧目;如果你是一位司机,你一定想驾驭一辆最新款式的车型……为了过上有别于昨日的生活,为了每天获得全新的生活体验,人们在探索与创新的轨道上一路前行。

探索和创新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探索创新的脚步就未曾停止过。人类历史从古代埃及的纸草文献中走过,从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中走过,从牛顿的三大定律中走过,从霍金的黑洞理论中走过……一串串创新的成果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试想,没有人类的无尽探索和大胆创新,今天的苍穹之下哪会有琳琅满目的锦绣文明?

探索才会使人类永葆青春,创新方能让社会告别衰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不能一直用昨天的眼光来来看待今天和明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因循守旧就是一种倒退,抱残守缺便意味着失败。只有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技术,不断进行新创造、新发明,不断诞生新成果、新理念,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人类有时也会基因突变,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每每会吞噬某些人探索创新的基因。这些人常常会因为既得利益和社会地位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进而成为探索创新的阻力。所以,那些探求发展之路的改革家们、那些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家们、那些为世界制造新鲜元素的发明家们,没有一个人不曾遭遇到来自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各种阻力。正如鲁迅所言:“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流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这种不思变革因循守旧的意识就是探索创新的死敌!

因此,在探索和创新过程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不惧失败的胆识是最重要的。就像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之后回答人们问他何以取得成功时所说的那样:“我敢做了,我去做了,我做到了。”“敢做”,“去做”,所以“做到了”!

细想想,我们与成功者之间不就缺少点勇气与行动吗?

主题词五:脚踏实地

【核心解读】

人是有梦想的动物,但人又不能仅仅依靠梦想生存,还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必须付诸行动,才能获得自己想要拥有的生活。革命先驱李大钊曾经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这句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空想”和“虚声”纵然美丽,但是虚妄,唯有以求真的态度、踏实的工夫来做事,才能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脚踏实地的人。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的特征一言以蔽之,就是“脚踏实地,奋力拼搏”。这样的人,有理想,但是更知道埋头苦干努力践行;接地气,但是并不放弃对人生梦幻的憧憬。就像亿万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商人,就像在科研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个实验的科研人员,就像长年累月起早贪黑为教育事业奉献出青春和心血的人民教师……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会收获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累累硕果,才会有国家的稳步前行,才会有生活水平的不断跃升。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做到这两点,你就会成为一个充实而幸福的人。

【真题链接】

2015年高考全国卷:对什么样的人更具“当代风采”的讨论

2018年高考上海卷:对个人发展中“被需要”的意义的讨论

2019年全国卷: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题的演讲稿作文

【高分范文】
植根大地,仰望大地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5)班陈俊浩

爷爷走的时候,皮肤纹理间积聚的乡野的尘土还未被城市的风雨完全洗净。他始终无法像理解土地一样理解脚下的钢筋水泥,更不能低下灵魂的头颅去仰视那高低错落的楼群。

爷爷是庄稼人——既能说是种庄稼的人,也能说是庄稼一般扎根在泥土里的人。年轻时他是村里的生产队长,血气方刚的他开始并不驯服于土地,但在和大地作对,被柔软的泥土撞得头破血流时,他慢慢看清了大地的面目——慈祥、温柔却又是不怒而威的神灵。

于是,他渐渐收回那颗居高临下的心,双脚像树根一般实实地扎在了那片土地上,对茫茫大地,他始终报以仰望的姿势。

以后的日子注定的绵长。爷爷同他的先辈一样,在大地的见证下,葳蕤了满脸苔藓又花白了满头杂草——一幅蛮荒时代就已被反复呈现过的画面。在爷爷的仰望中,大地始终如一是一副威严的面孔,却也慢慢地被爷爷所理解。那春与秋的更迭、绿与黄的轮回、温润与肃杀的交替如此直白地写在大地的脸上,印在爷爷的心里。他没有得道者的顿悟,只是一种常态的理解,一如一位剑客理解他的剑,一名孩童理解他的父亲。

爷爷的根越扎越深,他的理解像水一般渗进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大地上的纹理也沿着爷爷的双脚攀升,先占领他的躯体,进而进驻他的额头——是的,他们就快融为一体了。爷爷的理解渐深渐远,渐渐触及大地深处亿万年的积累;大地,回馈给他以心的丰盈与身的孤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