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里的年份提示考生材料的逻辑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从际遇、机缘、使命、挑战的角度回顾了2018年以前的重大事件,明确了未来17年的发展目标,将考生引进一个具有历史纵深感的情境,材料命题范围谈的就是“小我”与时代“大我”之间的关系。
另外,高考作文材料的逻辑链条还可能会按照并列、递进、矛盾对立等逻辑关系展开,有时会有关联词的提示,比如2018年上海卷: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材料中的“不仅”“也”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写作时应侧重“也”后面的内容(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但也不能否认“不仅”后面的内容(关注自身的需要),两者都应兼顾。
再如2017年上海卷: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材料中的第二句话列出了两种矛盾对立的观点,最佳的写作角度是考生只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确定自己的立意;如果两者都支持,很容易写成“墙头草”式作文,从逻辑上来看立意不成立,作文的等级自然会很低。在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中,这一类的材料比较常见,同学们应谨慎把握。
二、明确任务指令,审清写作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备考2019年高考:仅剩53天高考,谈谈高考作文的提分关键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9年高考:以2018年新课标卷为例谈引述材料作文的七种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