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学案
一、解说: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高中生的一个难题。很多同学平时花大力气死记硬背的一些素材,临到考试又都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其实,不必刻意去记很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就从学过的课文入手,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素材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或对不同的课文素材进行分论题进行整理,这样就使得课文成为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示例:
(一)同一课文素材多角度分析:
【课本素材】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史铁生《我与地坛》
【素材解读】
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绝望过、焦躁过、埋怨过、颓废过……然而在母亲的关爱中,在地坛沧桑的历史启迪中,他终于想通了关于生命的意义,走上了写作之路,经过一番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用深情和智慧感染了无数人。
【适用角度】
(1)适用于成长励志类:坚强
21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这最美好的年华里,史铁生永远地被命运钉在了轮椅上,再也没有站立的可能。他焦躁不安,他悲观绝望,他行尸走肉一般徘徊在偌大地坛里,向静默的历史询问关于生与死的答案。“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终于,他找到了完美的答案。就这样,他走出了山重水复的烦恼,走进了柳暗花明的喜悦。在发现生命通道的喜悦里,他战胜了自己,拨开了命运的迷雾,阳光再一次温柔地笼罩。于是,我们看到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看到了《我与地坛》,看到了《务虚笔记》……最重要的我们看到一个钢铁一般坚硬的生命,虽卧于床榻,虽坐于轮椅,却比大多数人更顶天立地。
(2)适用于情感道德类:母爱
在史铁生绝望颓废的日子里,母亲一直默默地陪伴在他的身旁。面对脾气坏到极点的儿子,她小心翼翼地揣摩儿子的心理,当儿子久不见踪影时,她焦灼地围着偌大的地坛一遍又一遍不辞辛劳地寻找,当她默默注视儿子的身影,内心却是揣着怎样的爱惜和惶恐呢?那无疑是一张毫不张扬而透彻的母爱。在母亲的关爱中,在地坛沧桑的历史启迪中,他终于想通了关于生命的意义,走上了写作之路。然而,当他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母亲却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彼时彼刻,儿子的心里该是多么愧疚与遗憾呢?
(3)适用于审美鉴赏类:人与自然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是欧阳修在日暮黄昏与自然的对话;“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李白在风和日丽的春日与风景的惺惺相惜;“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是温庭筠雨夜里孤独地喃喃自语。自古及今,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人们不断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寻找生命的慰藉,寻找关于命运难题的答案。而大自然也往往给予慷慨地应答。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史铁生正是在地坛找到了生与死的答案。那些在漫长的时光里永远挺立的松柏,祭坛石门中永恒的落日,每一天,每一年,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用一种顽强又淡泊的姿态诉求着生命的坚韧,在这生命的坚韧里史铁生找到命运的密码,在这人与自然的对话里,他揭开生命的谜底,走向豁然开朗的明天。
(4)适用于方法、社会类:生与死、得与失
得与失只不过是一体中的两面。一种境遇到底是上帝的捉弄,还是上帝的偏爱,全在于一个人的心境与生存智慧。有人看到废墟上野花,有人看到野花下的废墟。这不是眼神的问题,是心神的问题。如放开眼界,把生命里袭来的暴风骤雨当作彩虹出现之前的历练,那还有什么可以失去呢?就像史铁生所说:“我在这园子里坐着,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是的,这是上帝给予的罪孽,这样的罪孽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然而也是上帝给予的福祉,至于多少,就全看自己怎么安排命运的起承转合了。
例文1:考场佳作欣赏——课本素材的灵活运用
钢铁一样的名字
史铁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地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诠释。
在这个荒芜的园子里,作者花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这一过程是艰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经历了哪些肉体上的挣扎和心灵上的洗礼。且看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思考,他认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是说,死是目的,生便是过程。所以,史铁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这样告诉别人,“人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里去,结果忘了我们本来从虚无里来”。在他的另一首诗歌里,史铁生这样写到:“午后,如果阳光静寂/你是否能听/往日已归去哪里?/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在存在中/生死同一。” “生死同一”,即过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种回归。史铁生眼里的死,有着回家的温馨。
史铁生能够领悟生命的内涵,在于他战胜了自己的残疾。前面说过,史铁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尔•刘易斯,但他们见面的时候,史铁生却没有丝毫卑怯的阴影。因为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9秒99的卡尔•刘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后卡尔•刘易斯输给了约翰逊。在《我的梦想》中,史铁生说,“后来知道,跑进9秒79的约翰逊战胜卡尔•刘易斯是服用了兴奋剂,对此,我们该说什么呢?约翰逊的故乡牙买加的人们这样说:‘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这几句话让我感动至深。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在这里,史铁生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而且还有比肉体残疾更严重的灵魂残疾的人,他们更需要同情和抚慰。因此,史铁生终于从残疾的阴影里走出来。
记得原野在《人生》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诗人用了朴实的言辞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或长或短,自有论道。而贯穿其中的生命的意义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史铁生在这里也给给出一个重要的论题,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的苦难,开始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当的概括:“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由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的电影《边走边唱》,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贯穿始终:“千弦断,天眼开。”这句话的背景是盲人琴师的师傅说过,弹断的第1000根琴弦能带来光明。盲人对于光明的渴望,残疾了双腿的人对于行走的渴望,从来不会停止,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我们始终能够读到这样的渴望,他从来没有掩饰过。
【名师点评】
作者紧紧围绕史铁生的人生经历,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活事件扣住主题进行解读。首先,引用史铁生对自己名字的解读,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开篇点名了文章的主旨。其次,充分运用《我与地坛》中的材料围绕主题解读史铁生对命运的解读,充分展现了文章的主旨。整篇文章内容翔实,课内素材和课外素材充分结合,步步深入,时时扣题,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考场作文,很多同学会觉得没有素材可以运用。实际上,最好的素材就在课本之中。我们所学的课文,期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学习时处处留心,步步在意,擅长发掘和积累,就会在考场中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既使阅卷老师产生亲切感,又展现出考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很容易取得高分。
课后巩固积累:
请仿照上面《我与地坛》示例,以我们高中阶段学过的课文为素材,进行多角度思考与分析,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不同课文素材分论题整理:
论题: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夏瑜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 (鲁迅《药》) 3、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 (司马迁《报任安书》) 论题: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
(《诗经·卫风·氓》)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孔雀东南飞(并序)》) 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论题: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史铁生《我与地坛》)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三部曲(3)
下一篇文章: 专家详解历年高考作文备考2015年作文审题立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