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2014年高考话题作文能力提升攻略八·透过本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8/27 8:54:09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话题作文能力提升攻略八·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能力解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复杂的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识到它丰富多彩的现象,由感觉、知觉而到表象,取得关于这个事物的整体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策略解读】 
  
  事物的本质是蕴含在事物的现象之中的,往往很难一眼看出;同时,其本质也有层次深浅或主次的区别,不易一下抓准。因此,动笔写作前 须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做出判断。 
  
  1.要独具慧眼,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对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观察时不放过生活中那些不起眼儿的凡人小事,如果能开动脑筋,透过那些芝麻绿豆的小问题去发现蕴含的深刻含意,同样可以得到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的卓尔不群的立意。 
  
  2.掌握把握本质的一些方法。要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的功夫。 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上升”“飞跃,形成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同时,注意对事物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探求事物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如1995年高考作文题中的寓言诗《鸟的评说》,描述了一群鸟互相揭短、互相攻击的怪现象,在审题立意时,首先必须揭示出这一群鸟的本质特征:不能正确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否则,议论就无从谈起。在探究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相同、相似的现象可能反映不同的本质,不同的现象也可能反映相同的本质。再如,1997年高考大作文,要求把试题提供的两则材料结合起来思考,联系实际展开议论。第一则材料讲的是大多数青少年最赞赏助人为乐的品格,第二则材料讲的是不少人碰到别人有麻烦时会悄悄走开。粗看起来,这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截然相反,然而,透过现象作仔细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两种不同现象的本质恰恰是相同的:那就是自私心理在作怪,不少人总是希望别人帮助自己,而当别人有困难时却不肯伸出援助之手。 
  
  3.把握一些理论武器。事物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往往真假交织,鱼龙混杂,不易分辨,同时事物的本质往往也有个逐步暴露、逐渐展开的过程,因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政治课本里的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要注意吸收消化,其他一些理论书籍和文章里的精彩论析,也得时时留意。这样,带一点理论武器走进考场,根据需要,适当地、妥帖地加以运用,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文体不同,把握本质的方法不同。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在文章中一般是通过议论与抒情来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篇幅一般都比较短,但在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上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通过它可以深化叙事的内容,可以在篇末出现,也可以在文章中或是开头出现。通过它还可以让情感得以升华,无论是饱含哲理的抒情还是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还是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这些都能透过所叙内容揭示这些内容的本质意义。议论文中议论本身就必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才能深刻透彻。因此具体要求为:议论文要有深刻的哲理性,它是诉诸理性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要有周密的论辩性,理应是正确的、科学的,但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现,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读者通过作者周密地论辩,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才能被发掘出来,才能够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还要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本质目标,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让读者真正能够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质 
  
  说到底,事物本质的核心是人心,即人们的思想根源。任何不良的社会现象,追来追去,最后定能追到私心上;任何好的社会现象,追来追去,一定能追赶到公心上。比如环境问题,似乎是与私心没什么联系,是人类的共性的问题,如果刨根问底地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草原为什么会衰退?是因为过度放牧?人们为什么要过度放牧?是为为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牛皮、羊毛越来越大的需求,是为了多赚钱。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越来越大的贪欲。由此推想,所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贪婪的欲望。所以,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把本属于这个地球所有生命的环境当成了只供自己消费的资源。如果能分析到这一点,就是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就很深刻了。 
  
  【例文解析】 
  
  话题:诚信(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似曾相识燕归来 
  
  正如现代人越来越远离了泥土的芳香森林的清爽,而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匆匆穿行一样,人们也似乎越来越远离了诚信。 
  
  不说大街上竖着的将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牌,也不说报纸上为博人一笑而恣意编造的花边新闻,就看看我们自己,戴着虚伪的面具,企图让自己像一条滑溜的鱼游弋于这个花花世界。为了金钱,可以抛弃诚信,于是无奸不商;为了荣誉,可以抛弃诚信,于是卖友求荣”……诚信,难道真的那么不值钱吗?诚信之花在渐渐枯萎,似乎不久就要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然而丢弃诚信,就真的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吗?当我们丢弃了诚信而赢来金钱,我们发现这些金钱赚来了一次再赚不来第二次,没有信誉的商人永远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当我们丢弃了诚信而赢来了荣誉,我们会发现这些荣誉单薄得不堪一击,还时时刺痛着我们的心灵;在虚伪的心灵的辐射下,再美的容颜也会憔悴、枯萎。没有了诚信,我们似乎能够得到一点,但其实呢?我们失去的更多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唤诚信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诚信了。诚信是一种责任,就如当年的孔子怀着一颗诚心周游列国希望入世,那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诚信是一种理解,是真心地面对面时紧握的两手,是风中雨中两人共撑的一把伞……诚信永远是最好的交际手段。 
  
  诚信渐渐地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就如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离开钢筋水泥大厦,重回自然的怀抱,去嗅一嗅泥土的芬芳,望一望天空的清朗,感受一下流水的凉爽,并拈起自己曾丢弃过的落花:哦,它曾经那么美丽!” 
  
  于是我们惊喜地发现,身边处处都有了诚信:商场对自己的承诺样样都认真地履行,报纸通过舆论实事求是地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而我们,也摘下虚伪的面具——面具做得再漂亮也还是害怕面对诚信的镜子。丢弃了诚信,我们失去的太多,现在要重新找回来。伴随诚信回来的,有温馨的关爱,有甜蜜的希望,有纯真的友谊……汇成一条爱的清泉,流淌到曾经冷漠的世间,流淌到每个人的心里,激起一道道暖暖的涟漪…… 
  
  诚信,又回来了……不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希望你不再离去,就留在这个温暖如春的世界
  
  解析:本文从负面现象,从正面现象,在现象的比照中现出要表达的本质,那就是诚信燕子飞去又飞回对社会、对每个人的影响。也就在对于现象的描述中,寄寓了自己的感慨和议论,而正反对照的结构虽然简单,却便于展开思索,并使文章的观点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现象的勾勒颇为准确,且富有感受,浓于情意,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请你试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墙,几多奋斗,几多沮丧。一个古老的哲理,一个常新的命题,世上没有不闻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那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假如人人都利欲熏心,那又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请就善待名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提示:话题材料 以一段提示语,简洁而辩证地揭示了怎样看待名利的问题。我们若选写议论文,也应运用辩证的眼光,一分为二、恰如其分地展开剖析,不能片面化、绝对化。当然,本题要写出新意与个性,还可在文体与写法上多动脑筋。比如,大胆想像,虚构一个名利飞上天空,到上帝跟前喊冤的故事。又如,将名利虚拟成被告,写一场心灵的审判的故事,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