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的角度写故事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高一写作单元最后一课是“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在指导课上,笔者向学生们讲:一要尽可能选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当然也可以写简单的事件,但要注意“变化”,努力形成故事;二要选用兴波助澜的方式方法。方式有:出乎意料法、事与愿违法、过程复杂法;方法有: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抑扬法、张弛法、 虚实法、倒叙法、突转法、对比法、夸张法、擒纵法、情感起伏法、伏笔照应法等。
要让事成为故事,就要注意“事中有核(事中有精彩的核心情节)” “平中见奇(情节有跌宕)”“动中见人(人物要‘动’起来,‘活’起来”),一句话,就是要从“变”的角度写故事。
下面是我的学生们写的故事,这些故事各有特点,其共同之处在于“变”。
(一)事之“变”——由简单到繁复:
幸福花开
绵竹中学2015级10班 张阳
柔和的阳光洒进窗台,郁金香静静绽放。花开无声,我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买了一束郁金香,满怀期待地捧回家。这是爸爸最喜欢的花。于是,我一路上模拟了若干种爸爸看到郁金香的表情。
喜滋滋地冲回家,我像雷达一样探测爸爸的身影。
“在找爸爸吗?爸爸打电话说会晚些回家。”妈妈见我说。
顿时,失望把喜悦挤出了心房。我看了看手中的郁金香,灵机一动,把郁金香小心翼翼地摆在桌上,期待爸爸晚上回来时看见它的惊喜表情。
这一夜我闻着郁金香的香气渐渐入睡,甜甜的梦中,我看到幸福如花盛开。
第二天一大早,我兴冲冲地跑出了房间,看见郁金香静静地倚在窗前,猜想肯定是爸爸摆的,心里乐开了花。“怎么样?我把花放在这里是不是很漂亮?”妈妈的脸上带有几丝得意。
“你插的花?”
“对呀!”妈妈似乎还想说什么。
极度失望的我如跌深渊,走出了家门。
接下来的几天,我总是重复“希望”到“失望”的心路。那熟悉的身影始终未曾出现在窗前。我的失望一天天加深,花也渐渐枯萎了。
又一天我无力地出了门,走到半路想起忘拿东西了。我奔回家中,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爸爸站在窗前,贪婪地嗅着香气。
“还闻什么呀,都好几天了,都枯了,扔了吧!”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专家提示:留意精品课文、细心品味揣摩 作文模仿逐步发展到创新
下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高考作文从“变”的角度写故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