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专家指导专题——高考作文含蓄型材料作文的审题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19 19:01:30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唐江澎先生开设的一节作文指导课《材料作文审题训练》。这道作文题是这样的:

美国明星教师罗恩·克拉克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优秀人格必须注重的55个细节。这些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克拉克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我省某中学借鉴其第27个细节“不要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把它定为该校《学子素养五十条》中的一条。

如果你是该校的一员,你有何感受和认识?请你就此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唐校长以材料作文的审题为例,让学生用一句话写出审题结果,再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就此题想表达的主要思想,并进行现场点评。每位学生都在小组合作中参与了审题训练,并得到相应评价。课堂形式新颖,实用性强,体现了这位名师深厚的教学功底。通过听课与听评课活动,本人受益颇多,至少有如下五点可向各位汇报。

第一,选择材料作文,把握“命题方向”

表面上看,我们这次在锡山高中是“随堂听课”,其实这一节课有着明显的倾向性与预测性。因为我省连续七年高考是命题作文,现在每年都有可能更换命题形式。加之 2012年,话题作文与纯命题作文踪迹全无,只有江苏卷出了一道材料性命题作文《忧与爱》,其余16卷全是材料作文。作为参加过高考命题的唐老师也深知这一点。在后来我们的对口交流中,他也认为2013年江苏高考也存在着考查材料作文的可能性。今年全国17道作文题总字数达3900,远超过前几年的3300多字,这是全都使用材料进行命题的表现。从材料性质与内容看,17题所用的材料(包括江苏卷命题作文的材料)可分为如下八类:1.寓言材料,如全国大纲题“脱掉鞋子挑秧苗”、全国课标题“修船工顺手补小洞”、辽宁题“钢琴家衣着简朴”;2.童话材料,如天津题“小鱼不知道水是什么”;3.新闻材料,如重庆题“保安查冷库救人”、北京题“火车的敬礼”,安徽题“将梯子横放”;4.诗歌材料,如四川题“手握一滴水”、江苏题“‘慈母手中线’等”;5.警句材料,如福建题“人生中的赛跑”;6.论述材料,如山东题“孙中山论成功”、上海题“舍弃的微光”;7.讨论材料,如浙江题“站在路旁的鼓掌人”、湖北题“书信的形式”、江西题“没有与拥有”;8.图画材料,即湖南题“一双手”。为什么要把作文题中的材料分为上述八类呢?因为不同材料有着不同的审题方法。比如寓言材料,主要挖掘其寓意;警句材料,本身就是作文中心;论述材料,需要归纳其论述中心;讨论材料,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命题者设置材料作文,不给作文标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理解与把握拟立作文题,这就增加了“拟题”一项的考查。从这个方面来说,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在考查范围上自然要全面一些。所以,材料作文的训练应该是今年高考作文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由唐老师这一课想到我们高三复习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深谙训练之道,实施“定点打铁”

唐老师选择审题,而且是材料作文的审题,进行反复训练,力求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上产生穿透力。这实在是深谙复习之道的教学智慧。我们知道,训练是讲原理的,复习是有规律的。训练要重复,这固然正确;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定点重复,不能散点训练。定点打铁,方能百炼成钢;散点打铁,则永远是铁。聚焦于一点,才能集中奇特的能量,产生奇异的效果。所以,本人觉得二轮复习尤其要遵循训练规律,强化定点训练。如若散点训练,势必陷入茫茫题海,苦涯无边,最终沉溺其中。唐老师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启发我们作文训练可以整篇训练,也可以分解训练;既楒综合训练训练,也可以分点训练。比如,这一次是审题训练,下面可以是“选材训练”“构思训练”“语言训练”“明旨训练”,可以是“拟题训练”“开篇训练”“主体训练”“收尾训练”,可以是“倒叙训练”“插叙训练”“描写训练”“衬托训练”“叙议训练”“引议训练”“辩证训练”,可以是“对话训练”“独白训练”,等等。从分点,到定点,再综合,使分点训练与综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选择含蓄题型,捕捉“蛛丝马迹”

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一是有明确的要旨,通常通过议论、文中对话、结尾总述表现出来;一是要旨含蓄,材料的中心隐藏在叙述之中。对于这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尤其重要。唐老师这一点做非常好。他不仅帮助学生在原材料中找出体现材料中心的关键句,而且让学生连读几遍。表面上看,这是简单的做法,甚至有人会认为作文教学没有必要像阅读教学那样“读原文”。其实,这是强化“善于发现含蓄类材料中题旨的蛛丝马迹”的意识。因为,任何材料作文无论要旨如何含蓄,都会在一些地方漏出些蛛丝马迹来。就如同2012年北京卷作文那样:“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材料的要旨江没有通过“议论”“对话”“总述”明确地表现出来,一般考生难以发现其中心。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就认为,北京高考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很好,但不适合高考作文题,不利于高三学生的思维锻炼。然而,这种要旨含蓄的材料作文题,也会在某些地方留下蛛丝马迹。比如“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三个分句都留下潜藏中心的痕迹。

唐老师要求学生画与读的语句是“不要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因为这句话中潜藏着材料的要旨,即要留心尊重处境的人。其实,还需要读整个句子:“我省某中学借鉴其第27个细节‘不要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把它定为该校《学子素养五十条》中的一条。”因此,其中还有藏“素养教育”与“细节作用”之类的要旨。

第四,呈现思维过程,采取“比较定意”

达尔文说,方法的学问是最大的学问。对于一些主旨含蓄的材料作文的审题,大凡中学语文老师都能说出一些“审题方法”来,甚至一般高三学生也能说出“一二三”来。然而,真正让他们实战指导或实施写作起来,常常捉襟见肘,甚或无所适从。其立意也常常不准确:或笼统不具体,或过于具体,拘泥坐实;或横向偏移,或纵向拔高、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唐老师在学生“写出立意”的基础上呈现出有代表性的十个立意,然后让学生讨论比较。尤其是比较,这个教法是落实“正确立意”这一教学意图的有效抓手。当然,如果在方法上进一步发展下去,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如何比较分析作文立意的问题?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这里面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很多老师都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总是收效甚微。应该说,唐老师做得不错,大体能够看出一些学生通过比较讨论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立意来。我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比如采用连线法,用直线把正确的立意与体现要旨的语句连起来。我设想一个图表:

诸多立意

凭借直觉(或分析)确定能否用直线相连

体现要旨的语句

立意一:细节的教育秘笈

可以连接(教育规律角度)

某中学借鉴其第27个细节“不要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把它定为该校《学子素养五十条》中的一条。

立意二:不要让受批评者再受窘

可以连接(受教育者角度)

立意三:尊重他人非常重要

可以连接(旁观者角度)

立意四:在细节中尊重人格

可以连接(多重角度)

立意五:尊重他人是教养的基础

不可连接(“基础”“过于具体”)

立意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可连接(“己”与“人”“偏”了)

立意七:尊重他人,消除围观心理

不可连接(“围观”“横向偏离”)

立意八:教育理念要具体

可以连接(教育思路角度)

立意九:体察困窘方能高尚

不可连接(“高尚”“失之拔高”)

为什么要强调“凭借直觉”,而把“分析”放在其次呢?一是有些立意的比较分析难度大,不容易“说得清,道得明”;二是考场作文的立意确定,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学生分析;三是“凭借直觉”的整体性、顿悟性与灵感性,系少年走向青年阶段―一高三时期――的特点,容易在高三学生身上表现出来。

第五,强调现场写作,强化“考场意识”

唐江先生在课堂之中,除了必要的讨论之外,特别强调学生“写作”。无论是“用一句话写出审题结果”,还是“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就此题想表达的主要思想”,都突出一个“写”字。其用意非常明显,即强化“考场意识”。作文训练尤其是审题训练,就是要这样,即当作在考场中打开试卷面对作文题时候的具体操作,否则纸上谈兵式的训练不仅没有任何用处,而且容易适得其反。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