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在考前一个月的冲刺复习时,不少考生不知该如何复习,有的认为在考前作文已没有提高空间而放弃复习,有的仅仅靠翻阅作文选之类的东西代替复习训练。的确,作为一种综合运用能力,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后期备考仍大有作为,关键是要得法。临近高考,作文该如何复习、如何提高呢?
一、材料的多向梳理
通过三年的学习、训练和高三的复习,我们已占有大量的写作材料,它们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基础。最后一个多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它们进行梳理。
首先,我们要梳理2006年以来的那些富含时代感、现实性的材料,特别是事例,如2006感动中国的人物及其事迹,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奖等。我们不仅要梳理、积累,更要思考其意义,关注其内涵,以利于写作时的运用。其次是课本上、历史上那些底蕴深厚、意义多元而富有写作价值的历史材料:苏武的忠诚不屈、心系祖国;杜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苏轼的乐观豁达、随遇而安;龚自珍的爱才惜才、不拘一格、春泥护花等等。特别是课本中一些材料,像《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作品命名为《七录斋集》,读书必抄写七遍的精神,《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身残志坚,矢志不移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等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和触发点。第五册课文《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生境界,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而这些又恰恰是高考命题所关注的。
在回顾、梳理这些材料时应多角度思考材料本身蕴含的意义,想想写作中该如何运用。如“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独臂英雄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我们可以以此论证超越自我方是真英雄(20多年前成为英雄,然后依然能有英雄事迹从他的身上出现),也可以论证位置和价值(在任何位置都能也都应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还可以作为谈持之以恒的材料,等等。经过如此梳理,我们写作时将能自如地运用材料。
另外有些材料即可以是议论文的绝好例子,又可以是记叙文、散文的绝好素材,我们梳理应该形象地再现和理性的思考相结合,以便在考场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如《边城》所反映的人性美及其作者沈从文人生态度经历和文风,我们梳理或复习文学常识时可以再现和思考。2006上海卷作文,就有一考生写想握着沈从文的手,获得了高分。
二、命题的多元思考
高考作文后期复习我们要对所有已经练习过的作文,已经阅读过的作文以及每套试卷上的作文题目进行多元思考,既横向多角度探究、思考、梳理其丰富的含义,也要纵向联系,聚焦其基本内涵。通过命题的多元思考,我们在考场上将可以很快打开写作思路,激活思维。
从全国各地试题来看,高考作文主要有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形式。尽管高考命题岁岁年年题不同,形式多样,尽管“话题”满天飞,“命题”难计数,“材料”无穷尽,但它们的(话题作文的“材料”“话题”、材料作文的“材料”和命题作文的“题目”)内涵和考查点是有限的,不外乎自然、社会、人生、思维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其中关于人生社会或两者相结合的命题最多。像“诚信”、“爱”、“奉献”、“考试”、“坚韧,我追求的品格”等属于道德品质类的命题;“读”“问”“走与停”“人与路”等与人生的智慧、追求有关……对这些基本命题内涵,我们要多思考,真正深入理解。可以说,2007安徽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其作文内涵和命题形式不外乎上述几种情况。
当我们对各种类型的作文以及练过、看过的所有作文进行基本命题内涵的梳理、思考、探究,进而对每种基本命题内涵和考查点进行多维度、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并且真正深入地理解、把握时,我们就抓住了根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换句话说,不论高考怎么考,考什么题目,它都应是我们思考过、梳理过、探究过或者练过的。以2006年全国卷Ι“乌鸦学鹰”为例,从牧羊人的角度出发,分析“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这句话,我们可以立意:要善于为自己合理定位。这属于人生智慧的内涵。从小孩的评价出发,我们可以立意:要敢于尝试或自我突破、不断超越。这属于人生品格的内涵。不管从哪个角度思考,我们都能够立即联想到类似的文章和材料,思维就容易激活,写作就比较顺手,更不会有陌生感。当考到“空白”时,我们可以立刻想到它属于人生的智慧,立即联系到相关类似的文章,思维被激发,思路被开拓,材料就很容易涌现出来。另外,对基本话题的多元思考,也便于我们写作时求深、求新。
三、文体的多方审视
虽然最近几年全国及部分省市卷作文“文体自选”,但这绝不是意味着可以不要文体。评分标准“表达” 项中第一条就是“符合文体要求”,它有两层含义:1、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2、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试题的“文体不限”,“文体自选”给予了考生选择的自由,但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像写散文,不能写成四不像。
首先,备考后期我们要整理历年可借鉴的高考佳作并按文体分类,结合自己的作文,进行研讨、审视,切实掌握各种文体的一般写作规律和要求,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这是基本要求。我们收集、整理、研讨,并且总结各种文体常见写作模式、结构安排、技巧运用、亮点特色等,在反复比较研讨中逐渐内化成自己的写作意识。通过这一阶段的研讨训练和审视,我们能迅速、全面地掌握各种常见文体的写法,保持一种对文体的熟悉和敏感状态,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避免四不像作文。从文章学的角度,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从文学的角度看,有散文、小小说、诗歌、戏剧等样式。我们重点梳理、审视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等文体,把握基本的写作思路、常见的开头结尾方式等。
其次,所擅长文体的审视、提升。在第一步基础上审视、研讨各种文体尤其是自己最擅长文体得高分的种种元素,并借鉴内化,适当辅之以科学、实效的训练,最终写出符合文体要求、切合自己特长、吻合高考评分标准的优秀作文。
审视各种文体,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如早自习时、做理科题目之后等,这样既多方审视把握各种文体,也是一种调节和享受。
四、专项的多多练习
一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大部分学校大型模拟考试也进行了多次,因此后期备考无多多练习整篇作文的必要,我们可以多进行一些专项训练。比如,练练开头结尾,尽量与众不同且超越自我先前的写作思维;练练写一段有文采或深刻或丰富的话;练练拟标题,等等。特别要针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十六个小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分数为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专项练习。哪项有提高的空间,就练习哪一项。
此类练习要结合平时所做模拟试卷的作文题目进行。备考后期,见到一个值得一练的作文题目,我们不可能都去写写,即使写了老师也没时间批阅。再对该题目进行多元思考、宏观构思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专项练习,三五分钟或七八分钟完成,然后交给老师看看,由老师根据考试要求和自我写作状况提出建议和意见,再作修改。随时交给老师指导,两三分钟即可得到反馈结果。专项练习,用时较少,针对性强,便于老师指导,效果显著。
五、适当的整篇训练
在考前这一个月复习时段内,经过文体的重新审视、材料的多向梳理、命题的多元思考、专项的适当训练,我们备考的能力网络已经比较全面,但仍应适当作点整篇的作文训练,可练二三次。尤其在考前十天左右的时间,一定要写一次整篇作文。作文系一种综合的心智技能,稍一放松,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考场很难找到感觉。而适当的整篇的训练不仅可以保持水平不下降,还可保持写作的娴熟状态,写起来顺手,思维活跃,思路清晰。
当然,后期备考还要和老师多多交流,把高三以来的作文按文体整理好交给老师,请老师把脉,以发现作文惯现而自己难以察觉的硬伤,了解自己所擅长文体的禁忌,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找准与评分标准的切合点。
上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2012年高考作文多拿15分的六个策略
下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2012年高考记叙文写作技法精讲与精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