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思接千载,心鹜八极——作文审题之联想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3/1 14:33:02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目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往往比较单薄,需要我们来填充和丰富、挖掘和拓展。审题的过程,也就是使单薄的题目变得丰盈、充实的过程。联想,是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方法。

    陆玑在《文赋》里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心骛八极,神游万仞。”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联想,就是联系和调动生活积累来表情达意。面对材料,我们可以通过联想,使沉淀的信息复活,使昔日的储备浮现,从而形成一种清晰的观点,注入笔端,写成文章。

    联想,首先需要具有一个引起、展开的依据,它是这种思维活动的“一端”。由此而想到的相关事物,或是其他的东西,就是思维活动的“另一端”。作文题目给出的信息,这就是联想的“一端”,我们可以由此张开联想的翅膀,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由给出的材料联想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第三者”,将给定的材料纳入自己彀中。这里的“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反”的逻辑关系,就是联想的链条或纽带;这里的“第三者”,就是联想的“另一端”。“另一端”的内容是自由而广泛的,可以是自身经历,可以是社会事件,可以是历史典故、人物传奇、名言警句、诗词曲赋、流行歌曲,甚至可以是相声小品和电视连续剧,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例如,请以“只缘身在此山中”为话题作文。对于给出的“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材料,我们首先会想到诗句的出处,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但是仅仅这样联想,对充实和丰富题目信息还远远不够,得出的论点也比较平庸。如果继续联想,我们能想到更多:“智子疑邻”“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两个联想使我们的视野大大拓展了,思维也从诗歌本身转移到了生活领域,并且不难得出“警惕自己的思维局限”“知足常乐”等作文主题。进一步联想,我们可能还会想到那英的《雾里看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歌词当中,我们能想到“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看清自己”这样的主题。再进一步联想,我们还能想到孔子的“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作文的主题从认识世界转移到了怎样知人、识人上,写作的视野更加广阔了。

    经过这样一番联想,你一定已经完全打开了思路,有下笔千言的冲动了吧?

    那就小试牛刀,以“生活中的加减法”这个题目为例,展开联想,看看能想到哪些主题。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