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高考作文审题之虚实结合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2/3/1 14:31:34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高考作文从题目的抽象和具体这个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虚题”和“实题”。这两种题目,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审题方法。

    一、虚题实写

  “虚题”给出的题目或材料十分抽象,通常用某个概括、充满隐喻的概念、词语或句子来做命题材料。比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这是一道典型的虚题,虚就虚在“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充满隐喻,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对于这样的命题,我们需要把虚的地方落到实处,让晦涩的隐喻变成明确的概念。“你”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鲜花”“掌声”“父亲”“友人”等;“你”也可以是一个穿越时空的人物,如“李白”“苏轼”“鲁迅”等;“你”还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品质,如“诚信”“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等。虚题变成实题,文章就容易下手了。

    二、实题虚写

    “实题”给出的作文题目或材料,往往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比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题目“旧书”,这是个典型的实题,旧书这个概念具体、明确,看到这个题目,很容易有坠入云里雾中,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实料”,我们要化实为虚,让材料“虚“起来。我们可以想想旧书的意义、旧书的意蕴、旧书的象征意味等,材料虚化,我们就有思路了。再比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的“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也是个实题。这种实题通常以情景描绘、人物言论、故事情节等形式出现,对这种题目,我们要寻找、挖掘其中蕴涵的哲理,让实题虚起来,让具体的内容灵动起来,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

    三、虚实结合,平中见奇

    还有一些题目,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则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充分拓展写作的思路。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这个题目,看起来既具体,又空泛,是个有虚有实的题目。对这种题目,我们既要考虑到实的内容,也要充分拓展虚的空间。实的方面,我们可以聚焦身边的凡人小事,可以写家乡的变迁,也可以写校园生活的丰富和生动……虚的方面,我们可以写凡人小事带来的温暖和启迪,可以写家乡的变化带来的沧桑,可以写校园生活带来的成长感悟和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审查这一类题目,虚实结合,思路才会更加开阔。如果只考虑虚的方面,则容易空虚飘渺,阻塞写作思路,增加写作难度;假如只是一味实写,文章主题会逼仄、狭窄,也很难操作。审题时,要让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样才能达到“虚实相生,平中见奇”的理想境界。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