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专家指导模拟高考作文周训及范文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11/7 20:37:5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专家指导模拟高考作文周训及范文4

高考作文训练第四周 小小说

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特点和创作方法,练习写小小说。

         2.设计精巧的故事情节,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方法指导:小小说训练指导

微型小说的写作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论文学》)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着类似超短篇小说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说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是源于美国。”多数人推崇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 是创始人。他的近二百篇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其中《麦琪的礼物》脍灸人口。可以这么说,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1)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1500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凝练,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2)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有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Short—Short)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我是受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依靠,而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星新一《一分钟小说选》)为此,他常常借助于童话、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过非现实的题材或现实题材的非现实笔法,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的感觉,表现清新的主题,如他的《保修》。当然,微型小说的立意和它形式的小说作品一样,有时并不是一眼能看出的,主题并非一个,而是多元化的。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就写得十分别致而耐人寻味。

  (3)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4)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人意料。

训练题目:

  仿照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写一篇小小说。

  要求:(1)有明确的主题。

  (2)故事情节力求生动。

  (3)字数800字以上。

  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写了一个流浪汉的心路历程。苏比在寒冬到来的时候,为了能够有一个温暖的住所,费尽心思寻衅滋事,好让警察把他送进监狱过冬。但事与愿违,多次努力皆告失败,就在他反省自己的堕落欲开始新的生活时,警察却把他送进了监狱。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结尾出人意料,寓意深刻。

  编好一个故事,是小说成功的前提。小说是文学性体裁,写作时应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围绕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再创造,发现生活中的反常与错位,用适当的手法加以再现。

例文1 河北 考生

  老王手捧着最新的一期《文学青年》端坐在书桌前,桌上一杯新沏好的茶微微地冒着热气。老王仔细读完了一篇号称是少年作家写的一篇名为“论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像”的文章后,眼中放出一道凶光。他有些气恼地把杂志往书桌上一甩,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随即在鼻中挤出一个鄙薄的“哼”字来。

  老王是个作家,他不喜欢少年写出来的东西是文学圈里众所周知的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老王不喜欢少年作家的真正原因。老王身为一个作家,自然希望儿子小王子承父业。前两年少年作家刚流行时,老王便让小王多写点文章以便扬名,同时老王自己也在各大报刊发表评论,鼓吹少年作家们,称他们为后起之秀,大加褒扬,为的是为小王的日后成名造好舆论。说来也怪,小王的文章老王看后是一百个满意,可是一投出去就必遭退稿,这让老王几乎恼羞成怒。他看到儿子的少年作家梦已然破灭,便把脸一沉,从此对少年作家们口诛笔伐。这次自然也不例外,老王又喝了一口水微微定了定神,抓起一杆笔,铺开一张稿纸便开始进行批判工作。老王略微理了一下思路,于是写道:“现在的孩子太狂,自以为读过几本书肚子里便有了墨水。拿这期《文学青年》上的‘论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像’一文来说,该文的思想极其幼稚,有些论点甚至可称为荒唐。

  可能作者也许只看过卡尔维诺的《意人利童话》、《我们的祖先》此类的童话体裁作品,而对于王小波的评论则像是从网上抄来的……”刚写到这里,电话响了,老王急忙去接,听到的是一个兴奋的声音: “爸!爸!听见了吗?我是小王,您看到我在《文学青年》上发表的文章了吗?我用的是笔名XX。”“什么?”老王手中的听筒差点滑落,“你说那篇论卡尔维诺的文章是你写的?”“是啊!”电话那头传来了笑声。“好儿子,有出息,晚上回来给你做好吃的!”老王微笑着挂了电话,满意地叹了口气。

  老王走回到书桌边,把刚写好的东西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箱。然后重新摊开一张稿纸大笔一挥写下题目“后生可畏啊!现在的少年作家怎么得了!”“明天就把它寄到日报社。”老王微笑着自言自语。

  这是2003年高考学生作文。这篇小小说,以“老王”前后行为的矛盾揭示了主题。老王因为情感的疏密不断改变自己的言行,甚至刻意地制造声势,左右舆论,“变色龙”式的反应,扭曲的心态,刻画出“老王”的畸形心态,情节曲折,形象丰满,颇有契诃夫《变色龙》之韵味。

例文2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你早。”他向她致意。“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着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郑若奎是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尘,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仅仅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 “你早。”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 “出去啊?”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动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得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这篇小小说中,“门”有两层含义,一是实的,一是虚的,这就使小说有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此外,故事的结尾部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具有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例文3

一日曹雪芹正在草房埋头笔耕,忽有一出版商登门拜访。礼让毕。出版商拱手道:“久仰曹公大名,如雷灌耳。今得拜会,实乃三生有幸。先生木刻本《石头记》在下拜读过了,想尽一点绵薄之力,大批量铅印,使这本书能尽快和更多的读者见面,以表示一下对先生的敬意。”曹雪芹听了,心下大喜。忙道:“如此便有劳先生了,雪芹感激不尽!”出版商道:“先生大作实在是字字珠玑,但是根据现在书市行情,我还是想给先生提点意见。”曹雪芹一听给自己提意见,更是欢喜,他是虚怀若谷的大家。“

  这第一点意见,是书名。这么一本好书,却偏偏叫《石头记》,太土气,又不能吸引读者,已经落后于时代,我看不如叫《女人堆里的小帅哥》,您意下如何?”曹雪芹一听大惊,道:“这等书名实在过于浅薄,难登大雅之堂。若书一出版,岂不叫天下人都……”“这一点您有所不知吧,唯有这样的书名,才能激起别人的购买欲,不然何以赚钱?”“这万万使不得,我曹霑一世清名……”“先生岂不闻‘读者就是上帝’?您走出这书斋,到外面瞧一瞧,只消看那书摊上杂志,名字是一个比一个刺激,甚至某大作家新近力作都叫《丰乳肥臀》呢!算了算了,我们暂且不谈这个。第二点意见是先生有些地方细节描写不够味,读者感觉不够逼真。”“不知先生是指的哪些地方?”“那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景,警幻仙姑秘授之事,需要用细节渲染一下,此是其一;其二,那个贾瑞照风月宝鉴时,大有文章可做。为避免与其他地方雷同,先生也可于此处打上些小方框注明删去多少多少字,这叫发挥读者想像,促进销路。这样先生再也不愁没酒喝了,茅草房也不日可换成星级宾馆般的豪华私邸,比那王宝森的别墅还要好啊!”“此等事我曹雪芹决不会做!”出版商正色道:“今日事先生同意不同意,都由不得您了。您自命清高,恃才傲物,以为我再找不到人改写吗?环视当今,那写色能手多如牛毛,挥手一呼应者云集。不几日,《女人堆里的小帅哥》由我海盗出版社出版。告辞了!”

  出版商愤然而起,扬长而去。只剩下曹雪芹坐在那里又惊又气……

  这篇小小说幽默风趣,情节虽然简单,但有新鲜感。历史人物与现实人物的一番对话,映照出当今创作的畸形特征。

例文4

 叶倾城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叫你妈妈给你寄……”儿子只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喷嚏。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家:“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主题深刻、发人深思的佳作。作者通过同一时间打电话这一情节,巧妙将一实两虚、身处三地的三个人(三代人)浓缩在一起,并从鲜明的对比中来体现父母对于子女亲情的浓厚和子女对父母感情的淡薄。

例文5 阿 碧

  从前,在一个孤岛上住着一个居民,他们是爱、幸福、悲哀、富裕、虚荣、时间和智慧。突然有一天,小岛开始下沉,除了爱以外,其他6个居民都准备好了逃难的船只。小岛完全沉没了,爱浸在冰冷的海水中,开始寻求别人的帮助。

  富裕从爱的身旁乘坐豪华游船过来了,爱说:“富裕,你能不能带我一起走?”富裕回答说:“我不能带你一起走。我的船里装满了金银,没有你呆的地方。”过了一会儿,虚荣的漂亮小船过来了,爱说:“虚荣,请帮助我!”虚荣回答说:“我不能带你走,你湿漉漉的,会把我的小船弄脏的。”虚荣刚刚过去,悲哀的船来了,爱向悲哀求助,悲哀说:“啊!非常抱歉,我太悲伤了,我自己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哪有心思去管别人。”幸福的船接着也来了,爱高声求救,幸福正想着自己的美事,没有听见爱的呼喊。爱开始绝望了。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爱特别感动,竟然忘记打听长者的名字了。当到达陆地的时候,爱想起要问长者的名字,以便永远记住他的恩惠,长者却已飘然而去。

  这时,爱看见了智慧,就问他:“刚才帮助我的那个人是谁?”智慧说:“他是时间。”爱有些疑惑地问: “别人都不愿意帮助人,他为什么愿意?”智慧微笑着说:“只有时间才明白爱的可贵。”

  这是一篇寓言,作者把七种抽象的情感赋予生命,演绎出悲欢离合,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点,构思巧妙,语言生动。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