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度点拨:①善于提出疑问才能快速进步;②学和问二者必须兼顾
(4)写作素材: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说:“心,灵物也;不用则常存,小用之则小成,大用之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
角度点拨:要使思维深入必须注意思想方法
(5)写作素材: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苦战。艾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六;居里夫人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纯镭的氯化物。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王梓坤)
角度点拨:①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②坚强的毅力是取得胜利的保证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
13、柯灵《乡土情结》
(1)写作素材:(柯灵)
A、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B、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角度点拨:①家园是一辈子的烙印;②思乡之情不会因为时空的变换而消逝
(2)写作素材:(柯灵)
A、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种菊东篱,怡然自得。——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B、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唏嘘不已。
角度点拨:①故乡是人类最后的归宿;②家园不只是房舍,更是精神栖息的港湾
14、韩少功《我心归去》
(1)写作素材:著名作家韩少功暂居在法国圣·纳塞尔河雅静的别墅,面对蓝海和绿色公园,他却没有幸福感。周围没有了祖国的语言,没有了亲人的相伴,他深切地认识到故乡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角度点拨:①月是故乡明;②故乡是滋养人生的源泉
(2)写作素材: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韩少功)
角度点拨:①付出才能拥有;②不灭的记忆来自倾情付出
15、曹文轩《前方》
写作素材:(曹文轩)
A、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B、崔灏,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角度点拨:①家园是流浪灵魂的归宿;②家园是一种感觉,一种无法抹去的烙印
16、老舍《想北平》
写作素材: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但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角度点拨:①因为爱所以炽热;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③故乡是永远的精神家园;④时光可以改变人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故乡情
17、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写作素材: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刘亮程)
角度点拨:①存在是一种证明,更是一份寄托;②当物质的或精神的家园废失的时候,人们往往迷失前进的方向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
18、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写作素材: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角度点拨:①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②阳光总在风雨后
19、高建群《西地平线上》
写作素材: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喷薄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住,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叫道。 (高建群)
角度点拨:①走进自然,于不经意间收获人生;②灵感来于不懈的思考和瞬间的触发;③死亡也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
20、苏轼《赤壁赋》
(1)写作素材:方其(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
角度点拨:“短暂与永恒”的思索(2)写作素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
角度点拨:①“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②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③自然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
21、卢梭《寂寞》
写作素材: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忧悒的人也一样。 (卢梭)
角度点拨:自然以宽容和博大的胸怀给以人类温暖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专家指导高考作文压轴经典训练实例汇编(三)
下一篇文章: 紧扣课本素材写作技巧点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