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记叙文写作生动的“三板斧” |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22 19:47:1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
|
一、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章的根,也是学生写作的根基。当前“假大空”的语言充斥着学生的作文,作文缺少真挚的情感,缺少现实的气息,写作似乎心灵无关,与情绝缘。解决这种弊端,必须从育人的高度对待写作。具体来讲,是要实现下述三个目标:1、强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积累信息,训练思维。2、强调人格修养,以作文来促做人,以做人来促作文。3、强化恰当的写作手法的使用,追求写作的方法意识。 写作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心灵抒写,因此,指导学生的作文也应该以心为主角,以情为媒介,以生活为舞台。引导学生睁开心灵的眼睛,伸展情感的触角,让情激荡于心胸,让理升华在脑际,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总之,应该先培养学生一颗敏感而温柔的心,让生活感动自己。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写作手法进行体悟,追求感动别人。写作课堂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平台,师生的心灵在这里碰撞,情感在这里交流,规律在这里形成。 二、写事要有点波澜。 有波澜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但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方法才能巧妙地展示出事件的波澜。 1、悬念法。 它是为了激发读者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情,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也叫“释悬”,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2、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3、伏笔法。 伏笔,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的巧妙使用,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被一根时断时续、明断暗续的主线贯穿始终,结构更加严谨。 4、巧合。 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魅力。写作前要充分考虑到事件本身的丰富性与变化性,构思预设好事件的转折点,在整体把握事件的基础上确立写作中心,然后运用恰当的叙述技巧,以实现艺术表达的理想效果。 示例: 或许,幸运之神真的眷顾那些执着的人。天有些暗了,中哥还在忙着打电话。“叮呤—”间歇之余,电话响了。“中哥,中奖了,五百万的大奖!”电话那边的声音激动地有些发抖。中哥脑中一片空白。 中哥特意挑了一件西装—也算古董了,激动万分地下楼,也不忘将柜中的衣物收拾起来,顺手扔进了垃圾箱。终于到了彩票站门口,刚推开门,电话响了。 “喂,谁啊?” “我。刚才忘记和你说了,愚人节快乐。” 此刻,彩票站的电视屏幕上,摇奖机正摇出一组陌生的数字…… 三、巧用秘密。 每个人心里都有用一块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那里埋藏着不能轻易启齿的秘密。记叙文的写作,如果能在这块地方挠上一挠或挖上一挖,肯定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巧妙地利用秘密,包裹真情,结构谋篇,发酵生香,是写记叙文的好方法。
上一篇文章: 2011高考作文指导:提示应引导发散思维
下一篇文章: 高考话题作文如何做到“十全十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