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高考作文满分招式大解密1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9 14:25:33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高考作文满分招式大解密1

    第一招:高考作文寻求“独特角度”可以获得满分
    所谓角度,是指作文的切入点;所谓独特,就是与众不同。一篇高考作文立意、构思乃至行文的角度独特,自然而然不同凡响,极容易吸引阅卷者的眼球,从而获得满分。在同一道高考作文试题面前,大家都会这么立意,可你自有你的看法,大家都会这么构思,你却换一种更好的写法,这样一来,你的作文就有了独特的角度,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卓然不群。下面这篇2006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就是以独特的角度取胜。
    [范例]
    我就是戈多
    福建考生
    自从五十多年前,萨缪尔?贝克特写了《等待戈多》,我就倍受煎熬。
    读者们看了好那本书,都和书中的两个人一样,猜测我,探究我。有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叫戈多的人,有十分奇特的事情。有的人认为我不是人,只是代表了希望,或者光明一类的东西。面对这些猜测,我只是好笑,可是却有许多人来等待我,等待我出现,给他们帮助。
    这些疯子,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他们会像魔鬼一样把我抓住,扯下我的衣服,把我拍个够,或许还会将我解剖呢。我要等,等他们忘记我。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五十年,我日夜坐立不安,担心一天被人发现,突然被人抓走,可怕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看着世人盲目的等待,太好笑了。就像大街上一个人突然入神地看天空,其它人也随去看,不敢低头,生怕错过什么。一群人围在角落,其它人看了,便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这些人如此盲目,我要是突然出现,他们会生吞活剥了我。
    最近十年还不错,他们只是等待。无目的地等待,等待的实体我已经与等待分离。这些人处在社会的旋涡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傻瓜一样由社会支配。等待我戈多,只是寻求心灵的寄托。等待一个盛世。看着这群可怜的人,我真想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些帮助,或者送他们几句金玉良言。
    可是一些人太愚蠢了。总是自己失去某些东西而苦恼,其实他们伤心难过时同样失去了很多东西。他们认为生命之痛,生命之重让他们生活得很苦。可是他们却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
    人间也有许多让我感动的。身患癌症的丛飞,频频与死神擦肩,用爱和奉献谱写人生中最激荡的音符。邰丽华面对身体障碍,用心演绎出美丽的千手观音。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讲述最完美而丰富的故事,传递最坚强的心。这些人都不需要我的帮助,对他们而言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我突然想到,谁也不曾见过我。于是我到大街上,大喊一声:“我就是戈多。”人群中弹出阵阵笑声,“快走开,我们在等待戈多,不要妨碍我们。”“谁是戈多?”“连戈多也不认识,你太老土了。”又是一阵笑声。
    还有这么多人在等待我——戈多。这个世界就像一场荒诞剧。
    [评语] 本文的写作角度独特,“我就是戈多”,第一人称,由“我”来反观世人等待“戈多”的种种心态。作者既嘲讽那些“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的人,又褒扬丛飞、邰丽华、史铁生“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的积极人生观。——二者自然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俞发亮)
    第二招:高考作文创造“新颖形式”可以获得满分
    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于是在高考中涌现出许多形式新颖的作文,不但诗歌、剧本、寓言等频频出现,就连病历单、试验报告、会议记录、证明题、产品说明书等也都闪亮登台。这些文章居多不在内容上取胜,许多考生也都会写到,阅卷老师的视线之所以仍被吸引住,主要原因是形式新颖。是新颖的形式让同样的内容,变得亮人眼目,才有可能获得满分。显然,这些形式还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新颖”的亮色。就拿病历单这种形式来说吧,2001年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获得满分,2005年的《两份病危通知单》又有新的亮点,也获得满分。
    [范例]
    两份病危通知单
    福建考生
    院长坐在大藤椅上,神情凝重。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不就错开两张病危通知单嘛!可这事儿错就错在这两位“病人”身上。这下搞不好要为天下人笑喽。唉!
    “院长,‘老眼光’医生来了。”一个护士领进一个垂头丧气的医生,对院长说。
    “‘老眼光’,坐。”
    “院长,这事儿还真有点奇,凭我几十年的经验,这……怎么说砸就砸了呢?”他神情沮丧,含糊不清地说。
    “好了,你先别说,那两份通知单呢,在你那儿吗?”院长安慰他。 
    “喔,在。”“老眼光”赶忙从兜里掏出两张“祸首”,递到院长面前。
    院长开始读。
    病危通知单。a联,编号001。
    姓名:××,年龄:××,性别:男。  
    病史:有。职业:商人。
    症状:此人虽然行为规范,情绪稳定,但做事过于保守。体内缺乏“激情”元素,故代谢紊乱;效应t细胞内没有“拼搏”质体,故免疫缺乏;成骨元素中更是没有“创新”分子,所以骨质疏松,经不起打击;神经系统中缺乏“多变”突触,所以不够敏感……
    表现:做钮扣生意起家,生意做大却始终不敢进军服装市场,而是成立钮扣公司;不敢合开小公司,而是孤军奋战;做法停留在市场营销,而不敢进行扩大,比如房地产营销,资本的买卖;不敢……  
    病情:有不断恶化之势,现已向国外输出,“以不变应万变”这类恶性寄生菌滋生及蔓延……
    建议:虽效果不大,但只能持之以恒地打点滴,注入“多变”元素。这几天勿去公司。
    通知家属,做好倒闭准备。
    病危通知单。  a联,  编号:002。
    姓名:××,年龄:××,性别:男。
    病史:有。职业:网球选手。
    症状:此人虽想法新颖,行为创新,情绪多变。但做事、为人过于多变。体内缺乏“稳定”基因,故行为失调,效应b细胞内没有“规范”质体,故免疫紊乱,脑中没有“稳定思想”,故大脑缺氧,神经系统没有“想法与别人一致”激素,故……
    表现:以网球为业,一度成为法网冠军。大满贯也问鼎过,但行为怪异,比如发球不在一点的位置,还研究出“超西方式握拍”,正手弧圈球老是标新立异,抢网时跳起,反手时左脚用力,击球点位置靠后……
    病情:久治不愈,“标新立异”行为突出,而且延续……
    建议:禁闭,受正规训练。
    通知家属,做好温网失利准备。
    这两位病人,一位是商界奇才,钮扣大王tmmp,一位是网坛高手rodoc。你说是“老眼光”不认真观察,还是他们的“规范”和“创新”过火了一点儿?
    [评语] 这是一篇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杂文。自文体不限以来,利用病历单的形式作文者不在少数,我的手头就不止一篇这样的高考满分作文。本文用病危通知书的形式来写就有所突破,根据题目的特点(提供两幅图)写两份通知书又是一种突破,把纯粹的病历单变成叙事串联并加点睛之笔更是一种突破。再加上人物设计有特色,内容充实且有时代感,语言平实而不乏幽默,被评为满分当在情理之中。(乙平)
    第三招:高考作文善于“广征博引”可以获得满分
    广征博引容易达到“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有文采”等要求,使作文显得才气横溢,让阅卷者叹服而获得高分。广征博引并不是随意堆积材料,以示自己博闻强识,而应该是一个严密的整合过程。只有将材料灵活地统一于某个作文话题中,同时巧妙地跟一些修辞手法结合,并穿插有理有情的相关阐述,才能做到挥洒自如,神采飞扬。从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看,以广征博引取胜者不少,下面这篇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便是其一。
    [范例]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河南考生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本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物犹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他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逗人乐的容貌有一定的功劳。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美国着名学府哈佛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设计,最终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学习的,然而它没有认清自己,最终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兼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你的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评语] 文章由诗引题,巧妙扣住文章论点——找准自己的位置。作者善于把自己的观点融合于材料之中,并指出鹰与乌鸦各自的特点,然后由物及人,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有创新精神。本文作者善于说理,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典型事例无不包罗,显示了该考生驾驭材料的超凡能力。文章末尾强化主题,全文结构严谨完整。(刘志刚)
    第四招:高考作文进行“故事新编”可以获得满分
    话题作文允许编造故事,利用名着、寓言、传说等进行“故事新编”可以获得满分。其写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情节、人物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瞎说,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令人爱读。近几年来就不断出现“故事新编”的高考佳作,如2001年的《赤兔之死》、2002年的《黛玉救人亦助己宝钗难掩利己心》、2003年的《如果死去的是我……》、2005年的《夸父追日》。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是2004年甘肃考生根据寓言《愚公移山》编写的,话题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范例]
    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
    甘肃考生
    话说愚公虽然是个老实的粗人,但在移山之前却深思熟虑了一番。
    “两座大山把我们村与外界的发展机遇隔绝。山,正是山,让我们看不到富庶与繁华,让我们得不到机遇与发展。” 想到这里,愚公更加精神抖擞。
    “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无论多大的山,我也不怕。即使是让我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并且苦死累死,我也心甘情愿。” 愚公自言自语道。
    同村的智叟是当地有名的零售商,赶着骆驼队一趟又一趟地把山里头买不到的生活必需品从山外的城市运进来,然后高价出售给乡亲们。乡亲们由于出山不便,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智叟的高价物品。智叟靠着两座大山一天天暴发。其实他的愿望很简单: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落户安家,让自己不再是穷苦的山里人,不要再和那些臭乡巴佬打交道。
    愚公为了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他自动工以来,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而智叟也为自己的理想穿梭于山间,他挣钱的劲头不比愚公移山的差。由于二人都是在山间工作,碰头的机会也比较多。哎,你看他们不是聊上了吗?
    “傻瓜,多向我学学吧,挣那帮乡巴佬的钱让自己的日子红红火火,你这样拼死拼活,对自己有多大好处?” 智叟用一种智者的口气“教育”着愚公。
    “为了咱的乡亲们,我顾不上自己的好生活。乡亲们来帮忙移山的也渐渐多了,我愈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 愚公很认真地说道。
    “哦,还有,乡亲们对你的意见很大,有的甚至骂你贪得无厌,自私自利。作为同乡,我奉劝你好好改改。”
    “笨蛋!聪明人只会对自己好。” 智叟驳道。
    “对大家好,才算真正对自己好。”愚公很沉稳地说道。
    “你我人生准则不同,所以话不投机。不过我希望你还是改改,好自为之。”
    随着十几个春夏秋冬的更替,山里面与山外面已经由一条大道相连。乡亲们自己到城里买自己所需非常容易。已经是风烛残年的愚公常在村头的路边看来往的行人,一脸满足和高兴。而智叟在两年前已被乡亲们赶跑了也骂臭了。
    第二年的春天,愚公就离开了人世。也许正如他所说:“我顾不上想自己。”
    大家的事刚办好,他就这样去了。村里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村口路边立了块碑。碑的上面是愚公的头像。下面刻着一段话: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
    [评语] 这篇作文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以寓言《愚公移山》为蓝本,重新编写一个故事,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可谓独树一帜。考生用现代意识对古代寓言加以改造、生发,将愚公和智叟的行为重新作了对比,并在结尾用碑文对两人的行径作了总结,同时巧妙地点明了主题。这篇作文通过故事新编让读者对现实社会有所对照,有所联想,从而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佚名)
    第五招:高考作文采用“第二人称”写法可获满分
    用第二人称“你”行文,好处至少有三:一是能够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去;二是便于抒怀,既然用第二人称行文,作者自然而然就成了抒情主人公,而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抒情极容易酿成深情美文;三是增强情感的真实性,以真情实感博得阅卷老师的好评。历年高考用第二人称写法取得高分的范例并不少见,下面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便是2005年江苏考生的杰作。
    [范例]
    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江苏考生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评语] 这是一篇用第二人称写的记叙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有关妈妈啃西瓜皮的细节描写,很能打动人的心弦。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不事张扬,平实道来,是这篇记叙文的明显特色。(蒋明德)
    第六招:高考作文“实话实说”直抒己见可获满分
    面对高考作文试题有感而发、直抒己见是一种“实话实说”的表现,只要写得好完全可以获得满分,因为高考作文从来提倡“我手写我心”,强调“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我们平时说“多角度立意”、“反弹琵琶”是从思维的角度,“实话实说”则是从内容的角度,两者可以兼容,并不相互排斥。下面这篇2005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既是“实话实说”,也是“反弹琵琶”,张老师之所以在简评中强调“这不是‘反弹琵琶’”,是顾及导向问题,是为了避免随意“反弹琵琶”的不良倾向,可谓用心良苦。
    [范例]
    文 章 无 法
    江苏考生
    林语堂先生是我挺崇拜的一位作家。先生有篇散文,叫《文章无法》。
    是的,我赞同先生的观点,我以为:文章无法!
    武功境界讲究“以有法为无法,以有限为无限”;书法之最上乘也是“不拘章法,听由心灵之挥洒”。文章区别于武功、书法,又与武功、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之最高境界也是“无法”。
    从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来说,有法将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极有可能造就一批毫无人气、灵气的“书呆子”。学生阶段本是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如果让我们整日牢牢记住文法,记住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那么,如溪流般的学生思维将会被遏制,长此以往,极可能使鲜活的“溪流”变成“一潭死水”。如果每个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凤头、猪肚、豹尾”,请问,老师们,你们能不厌烦吗?
    “文章有法”,不仅仅限于作文的有法。它的实质,是限制个性,是指令我们顾头、顾尾、顾中间,按理想化的程式来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我说,“文章有法”可能会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负面的影响。
    更重要的,从文化的丰富多姿、文章的千变万化来讲,“文章有法”也是不可取的。试想一下,如果古代诗坛的诗人全是杜甫的风格,将会怎样?那无论我们高兴不高兴,都要“沉郁顿挫”一番了。这显然是不行的。杜甫有杜甫的写法,其他人有其他人的写法。李白有李白的写法。同写长江,我们可以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可以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便是文章写法的多姿,这便是文化的多姿,这便是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多姿!
    文化的发展,需要人类的博大胸怀,需要人类自身的“不拘礼法”。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好学者必须兼有心肠与头脑。”心肠,是从做人的角度说的;头脑,是从学术的角度说的。学术与文化的发展,需要优秀学者的推动。只有心肠而没有头脑,固然能稳当地写出一些“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来,但却对文化的丰富无益。优秀的学者必须有头脑,必须让自己的作品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