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指人们在写文章时因某些素材使用频率很高,而导致的过热现象。如今作文中出现“屈原的怨愤年年有人发,牛顿的苹果岁岁有人砸”,太多太滥的素材“扎堆”现象,成了读者避之不及的“鸡肋”。“冷”素材就是那些不太被人们关注的人和事。2009年高考作文中很多考生举了刘翔、袁隆平、比尔·盖茨、贝多芬、李阳、陈景润等热点事例,而有的考生就避开热点事例,举了从打工仔到连锁老板的卢旭东、漫画家朱德庸的例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抑“热”扬“冷”,就是要少用一些“热”素材,多用一些“冷”素材,使我们的文章在素材的选取上“冷”艳夺人,与众不同。例如,我们在表现“坚强、克服挫折”时,很多人会选用因“千手观音”而出名的邰丽华,这个素材就太“热”了,倒不如选用“冷”素材,同是残疾人因跳“牵手”而出名的马丽、翟孝伟。如果能够用这个例子,效果一定不同凡响。
重“文”,就是选取事例要多偏爱一些带有文学色彩的人和事,尤其是有诗词歌赋传世的人物,像李商隐、辛弃疾,庄子等;轻“理”,就是少用一些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有广泛影响的人物,像伽利略、杨振宁、苏步青、童第周等。我们之所以要重“文”轻“理”,就是为了行文时能够把诗词歌赋镶嵌在素材之中,这样写成的文章有书卷气息。
包裹,喝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酒,走在‘实迷途而觉返,觉今是而昨非’的路上,来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菊花园中,过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陶公,你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道路,你成功了。”(2009考生优秀作文《适合,才是最好的》)
三、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就是多选一些现代的例子,少用一些古代的例子,避免文章中出现“古气”太重的现象,使“新气”扑面而来。老是“陈芝麻烂谷子”,谁还会喜欢呢?例如我们在表现“爱国”主题时,与其选用子产、狄青、文天祥、苏武、肖邦等“旧”例,不如选用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望这个“新”例,他把自己和家族名下的大部分股票和财产捐赠社会,服务社会。用这样的新例,文章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四、多“中”少“外”
多“中”少“外”就是多选一些现代的例子,少用一些古代的例子。这并不是孰优孰劣,孰好孰坏,而是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对中国的例子非常熟悉,理解文章的内容也就容易。像曼德拉、希拉里、爱因斯坦、霍金等我们还能知晓一二,但像格里卡、法郎士、鲁宾斯坦等这些人物除了专业人士外,有几人能说出一二?这样的例子用在文章中,内容会艰涩难懂,这样的文章又怎能脱颖而出?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这四种原则我们在选取素材时要综合考虑,要有一个立体规划,不能只抓一条其他置之不管,要有一个统观全局的做法,只有把素材选到最佳,文章才能因之而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