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语言的描摹之美
一篇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如果语言上进行了精彩的描摹,势必会增加文采,也会得到批卷老师的青睐。那么,什么是描摹?描摹就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节、特性等。它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能把静的变动,把抽象变具体,把无形变有形。
举个例子,放学后,同学们隔着铁门看外面快餐店炒菜,一位同学说:“外面快餐店正在炒菜。”这是叙述。叙述语言通常只能告诉我们“情节”。如果我们变换一下表达方式:“快餐店,掌勺的正忙个不停。锅烧得通红,油煎得滚热,活鲜鲜的小白菜往油锅里一倒,爆得脆响。铁瓢翻动,铁锅抖起,两分钟后捞起来,油灵灵、香喷喷的。同学们隔着铁栅子门,看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这就是描摹,不仅有情节,而且有画面,色、香、味、感一应俱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语言的描摹之美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
一、描摹之美要靠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联想是一种辐射性思维,它教你从展现本体(描摹对象)的目标出发,舒展想象的翅膀,去寻找并选择与本体有相似特征的喻体。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形成一种众星捧月之美。使抽象变得形象,单调变得丰满。
如,以“0”为话题作文。怎么写?“0”是那么简单,简单为一条封闭的曲线;“0”是那么抽象,抽象为“没有”。有位同学借助联想,用“博喻”的修辞格,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把简单抽象的“0”描摹得童话般美丽:“没有海的浩瀚,没有天的无边,一粒小石子在水面上击起的涟漪,一位天真女孩用麦秸吹出的皂泡,瞬间化为乌有——我便是‘0’。没有横竖撇捺,没有点折弯钩,眼一睁,口一张便是我的形象——极其简单,我便是‘0’。我是达·芬奇笔下的鸡蛋,他就是从画‘0’开始,创作出了《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我是缀在枝头的果实,给园丁以丰收的喜悦。我是分子、原子、质子,构成这美丽的大千世界。我展开就是一条线段,良好的开端与好的结尾,一对接就变成了圆满。”
海的浩瀚,天的无边,水面的涟漪,飘飞的皂泡,用这些与“O”有相似特征的形象来比喻“O”,“O”就形象化了。“眼一睁,口一张便是我的形象——极其简单,我便是‘O’”,极具神韵。这就是描摹的表达技巧,是描摹的美学价值。
描摹就是“添枝加叶”,使一棵孤树变成枝繁叶茂;描摹就是“添油加醋”,使一锅淡水变得有滋有味。当然,这是就语言的表达技巧而言的。就整篇文章的写作技巧而言,还有一个构思立意的技巧问题。任何描摹,都必须创设一种情意,必须为展示一定的主题服务,必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描摹而描摹,那就成了一种文字游戏。二、描摹之美要靠精致的细节来实现。
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描摹之美。比如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这是叙述。这个“静”给人的感觉是抽象的。我们再来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如何来捕捉静的:“四周是那么宁静,你能听见一百步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钩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在疏松柔软的草面上——永远掉在那儿,静静地等待着腐烂。”这就有语言描摹之美。屠格涅夫在这里把“静”铺展为诸多“细节”,使之可闻可睹可摸可感了,而且给人的感觉是全新的,未曾体验过未曾想过的。
三,描摹之美还要注意语言的典型性——既要有典型品质,又要有个性特征。
比如写眼睛,我们说“眸如一池秋水,眉如一弯新月”。比喻好不好?好!但很俗气,古人都这么写,每一个人的眼睛都可以这么比喻。精妙的语言是要你对描述的个体有独特的发现。徐志摩在《拜伦》一文中对拜伦雕像眼神的描写就十分精湛:“他没有那样骄傲的锋芒的大眼,像是阿尔卑斯山南的蓝天,像是威尼斯的落日,无限的高远,无比的壮丽,人间万花镜似的展览反映在他的圆眼中,只是一层鄙夷的薄翳。”作者抓住特定情景中的感受,借用比喻,发挥想象,把拜伦眼神的深远、壮丽刻画得活灵活现,透露出诗人洞察大千世界独特的气质。
一般说来,景物描写通常可以凭辞章艳丽来显示其语言色彩。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写秋的景色:“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春景:“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辞章之艳就折射出了语言的描摹之美。
人物描写则不然,人物描写的语言技巧在于描摹表现人物典型性格的典型细节与个性特征。辞藻堆砌,往往犯忌。如契诃夫这样描写贵族胖女人:“她的脸胀得发亮,皮肤已经不够用了。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张开;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这段语言就很有独特性,且显示出了神形兼备的语言特色。
总之,描摹不只是一种文字上的表达技巧,而且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艺术;描摹要靠细节、比喻和联想来实现;描摹技巧要突出一个“新”字;视角要新,设喻要新,给人的艺术感觉要新;描摹要有思想内涵,为展示主题服务;描摹要有个性特征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