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须持平常心
宋代的周紫芝(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城人,曾官枢密院编修官)所著《竹坡诗话》记载了苏东坡的一则佚事: 有明上人者,作诗甚艰,求捷法于东坡,作两颂以与之。其一云:“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咬嚼三十年,转更无交涉。”其二云:“衡口出常言,法度法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乃知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东坡尝有书与其侄云:“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余以不但为文,作诗者尤当取法于此。 为什么忽然提到这则佚事呢?原因有二:一是偶然翻阅《竹坡诗话》,读到此处;二是近来因为临近中考,看了不少同学的作文,有所感触。 先说同学的作文。看了同学的作文,我感受最深的,是同学们强烈的求新意识。这种意识主要体现为这样几点:一是形式多样:诗歌、书信、日记、实验报告、加小标题、加题记、魔幻、梦境,等等等等。二是语言则力求辞藻华美,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以及象征等手法多有运用,有许多同学大量引用诗句。这些做法,的确使文章呈现出绚烂多姿的气象。 但是,在初时的新鲜感消退之后,我却隐隐感到一丝疑惑。一是采用新形式却不符合形式的特点。每一种文章样式,总有自己的特点,题记有题记的要求,小标题有小标题的规范,诗歌有诗歌的方法,书信有书信的格式。片面追求新的形式却又不对新形式有所了解,结果写出来的东西显得不伦不类。二是语言上堆砌辞藻,却不肯在语言基本功上下功夫,比如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还有的文章通篇连缀诗句,看起来像玩文字游戏。三是形式新则新矣,却缺乏生活内容,在其中很少感受到同学们生活的气息。 再说这则诗话。在这则诗话中,苏东坡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明上人“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的错误做法,指出这样学诗的结果,只能是“转更无交涉”,即毫无所成。他又指出作诗应当“衡口出常言”,就是说要追求平淡自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妙文。 苏轼强调作者要有深厚积累,文章应有充实的内容。在《南行前集叙》中说:“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郁勃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他在《答俞括书》称赞俞括的文章:“皆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此正平生所望于朋友与凡学道之君子也。”他在《答谢民师书》中提出:“(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根据内容的要求,自由表达,摆脱形式限制,使之恰到好处,以取得自然流畅,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这与他在《文说》中提出的“随物赋形”的观点是一致的,即根据所表现的对象,真实生动地描写外物。他还发挥“辞达”的见解,认为“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认为“辞达”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要求。这些见解,今天看来都是非常精辟的。苏轼的诗词文赋脍炙人口,历久不衰,与他的创作态度和文风是密不可分的。 古代追求形式(包括语言和体式)新奇的文人不少,其中不乏大家。比如韩愈,他也主张“文从字顺”,但他自己有一些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这些诗作人们并不太熟悉,倒是他那些用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写成的作品,诗歌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文如《送穷文》等,为人们所传诵。杜牧曾说:“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的非常好:“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就是说,写文章追求形式新颖无可厚非,但首先要重内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内容是第一位的,内容决定形式。如果本末倒置,或只追求形式的新颖,写的全是大话、空话、套话,这样的文章就算不得好文章。 话似乎说远了。再回到同学的作文上来。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希望得一个好的分数,因此在形式上有所讲究,这无可厚非,相反,我们应当积极提倡这种求新的意识。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形式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文章优劣,首先看的是内容,好的文章,是反映了真实的生活的,有真情实感,内容充实,作为中学生首先应当确立这样的文风。相反,一写文章,就拉开架势,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或采取一种少见的形式,套用的却是别人的生活和感情,或者记述听来的一个故事,随便加三两句自己的感受,有什么感人的地方呢? 这种现象,与考试的引导作用有直接关系。虽然我们不提倡应试教育,但考试毕竟是目前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是考试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考试题目的设计上要贴近学生生活,其二阅卷时对那些有生活内容而又文词优美的文章,要给予高分;而对徒具形式,追求辞藻,却空洞无物的文章,就不能鼓励。其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文风,引导同学从写字入手,练好语文基本功,对于文章的写作技巧多作些研讨,更要引导同学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学会用文章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作文才能起到促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上一篇文章: 作文写改评读的构思
下一篇文章: 2012专家指导高分作文演练新招:第1招 凡事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