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09年高考:查缺补漏—高考作文当前应急策略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5/24 20:34:09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的提着的心也越来越紧。面对语文考试的半壁河山——作文,我们岂能坐以不理?我们结合高考作文的阅卷和高考作文的一般特点来谈谈如何挽半壁河山于既倒。

    一、审话题,挖内涵

    自从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以后,形式是越来越开放了,给予考生的创作空间也越来越大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对于考生的限制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但是无论话题怎样变化,命题者对于考生的隐性要求并没有出现根本的变化,即要求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和他人、关注集体、关注历史、关注未来等等。

    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发觉,考试作文都可以体现出这样的一个共同点来,即:要求考生体现出“自我”与“他人”的“以人为本”的关照意识。也就是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自我与历史、自我与将来等等。

    因此,考生一定要弄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如:“山给人以沉稳,水给人以灵动”、“忘记与铭记”、“说安”、“跑的体验”等话题的审查。可以这样来概括,对于话题作文的思考,总是可以上升到这样的一个层面。只要做到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即使没有很有文采,但是大都可以是有一定深度的。

    二、确定写作形式,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来写作

    对于高考作文,虽然我们反复在提,不能一味的以形式来求新,但是我们观察高考优秀作文,却常常得到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多数作文都有比较特殊的形式。而我们传统的写作形式却往往是一个题目,接下来就是长篇的正文。

    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于这样的写作形式,我们往往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在这样一个求异、求新的时代,日新夜异的变化层出不穷,阅卷老师难道就是独立于这样一个尘世之外的人吗?所以,我们适当的考虑一定的写作形式,再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帮助我们多得上一些分数的。

    根据经验,容易得到阅卷老师亲睐的常用形式有:引用式(在文章开头写一段引语作为题记,然后才是正文,而引语往往起到一种或深化题旨,或画龙点睛的左右,甚至可以为自己的写作初步确定一个思路和方向)、散化式(文章开头可以用一段引语,正文部分再以小标题的形式来写作。

    这样的写作空间比较大,对于不擅长组织材料的学生而言不失为一中最佳写作方式)、故事新编(将传统的故事按照现代的方式来重新解读,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或另辟蹊径,一构思内容见胜)等。

    常用文体有散文(尤其是余秋雨式的文化散文)、议论文(但不能是干瘪的议论,多是那种夹叙夹议的)、小说(比如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等)、记叙文(写出真情,能够唤取普遍共鸣的感情类文章)等。

    而有些考生在本身缺乏写作功底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创新,一味的追求形式,将文章写成说明书、实验报告等,将文章弄得四不象,让人一看就不能产生好感,更不用说得高分了。 三、精选题材,确定范围,突破窠臼,力求创新

    每个考生,寒窗苦读十多载,多少总会有一些自己的积淀,都会有一些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东西。当前流行一种这样的说法:“每个考生都应该有一盆属于自己的泥土。”意即我们通过多年的语文学习,都应该有对自己有着较深影响的文学性的东西存在。

    但是,面对作文,我们有一些人束手无措,无从下手。除了确实储备有限以外,很大的一个原因还是对知识不能调动,不能将储备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当然临近高考,这样说似乎有一些迟了,但是对已有的储备进行一番梳理,却是必须的。

    反思一下自己对某一类的题材掌握得怎样了,比如家国方面、历史方面、人生理想方面、道德情操方面、社会问题方面等等。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但是,如果我们手中的都是一些为多数人熟知的东西,而又在作文中反复写出来,对阅卷老师来是说,这样的作文,怕是一种折磨吧。所以,对于材料,我们一定要出奇制胜,即使是已经比较陈旧的素材,我们也要从不同的角度的写出新意。

    创新,在材料的运用上是一种很好的体现,因为它可以充分的体出一个考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万不可小视啊。

    四、巧命题。题目要讲诗化,哲理化

    有一句永远要说的老话,“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但是我们怎样来使自己的眼睛让别人即使匆匆的一瞥也会留下难忘的印象呢?这显然有一种命题的艺术。观察高考优秀作文,多是有一个精彩的题目。

    好的题目多具有共同点,即:或直露得让人触目惊心;或含蓄得让人回味无穷;或充满哲理,使人再三品味;或充满诗意,让人如含英咀华。

    如:《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2001)、《泥水里的笑容》(2002)、《路是月的痕》(2002)、《苏轼的赤壁》(2004)、《永远的苏武》(2005)、《千年一叹》(2006)等,不难发现,好的标题,要么来源于诗句的化用,要么来源于名人的言论,要么是就是精心的构思。而有的人就直接的将话题作为了文章的题目,虽无不可,但是就如同一双毫无特点的眼睛,怎么呢能够给人留下好而深刻的印象呢?

    因此,无形中常常影响作文的得分。如果说文章精彩则罢,所谓“一俊遮百丑”。但是,如果文章平平,那就会让人觉得是处太少,所谓“吹毛求疵”嘛,人之常情。 五、深构思,一定要写出作文的深度

    追求深刻,这是从来都没有动摇过的一个评分原则。可见,深刻的作文,是受到大家亲睐的。它直接体现了考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意料与情理的较量》一文。而在高考考场中却不时的传来这样作文,将简单的问题人为的复杂化,将原本可以概括精练的内容故意拉长,填充字数。

    考生是绞尽脑汁,阅卷老师是漠然视之这文章,怎一个“糟糕”了得!上文已经在审话题部分谈到,要弄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实际上就是要求做到作文的深刻。

    六、讲文采,至少要有作文的亮点

    如果一篇文章,通篇都是云山雾水的表达,或重复罗嗦的语句,或平淡不惊的内容,或按部就班的材料。想一想,这样的作文怎能得到别人的喜欢?更不用说高考阅卷场上老师在翻来覆去的重复工作中,该看到了多少大同小异的作文啊!

    因此即使是就阅卷心理而言,如果在过程中能够给老师一种眼睛突然为之一亮的感觉,那这样的作文想不引起老师的重视和注意都难啊!

    讲究文采,大体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进行。

    (一)多引用或化用经典的诗词名句。如写家国题材的,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有关屈原、诸葛亮、杜甫、陆游、辛弃疾、苏轼、岳飞、林则徐等古人的千古名句。在平时积累整理的基础上,在考场上我们可以随手拈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

    (二)用警句的形式精练的概括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如2005年四川一考生作文《永远的谭嗣同》。考生一定要把思路驰骋到广阔的时空,穿越古今中外,尽力搜寻自己大脑中储备的材料,去粗取精,将之纳入自己的作文中来;

    (三)无论是记叙、抒情还是议论,行文中应该考虑到句式的整齐和灵活。如多用排比句、修辞句等组成的整句形式,间或以灵活的散句,让文章给人一种气势贯通而不拘变化的感觉。

    如:《意料与情理的较量》一文“弑义帝以驱范增,信刘邦而中反间,失范增又失诸将,拥万军却无良将,气焰高而不虚心纳下,生活奢侈而不知节制”,读来顿觉气势酣畅,尽一唱三叹之妙。 七、辟蹊径,稳中求胜

    近年来的高考都在讲究创新,如果说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此还是一种比较模糊的概念的话,那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对此的认识已经趋于成熟。基本上可以明确,所谓“创新”即是考生在立意、形式、材料运用等方面的创新。

    对于一个话题,不要以为自己一看就觉得可以动笔成文了,越是这样,你越不能轻易开始动笔。要知道,高考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要求充分的体现出考生的个性认识特点。你认为容易作文,别人未必不如此认为,如果都这样,个性特征怎能得以体现?那样的作文多半是千篇一律的为文,要想在那样的作文中选出一篇颇具特色的文章来,那不是比登天还难吗?一篇《赤兔之死》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正面例子。

    但是,求创新的同时,我们又不能轻易的去冒险。高考毕竟是关涉到一个人前途发展的事情,如果贸然的去为了追求一味的“新”,而又不能确实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色,那样的作文恐怕会是更加的失败的。

    这样的例子我们几乎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发现。所以我们还是提倡稳中求胜,稳中求新,切不可把一次重要的高考轻率的当作作文写作的尝试。

    八、美化卷面,工整书写

    可以说,无论什么时候,卷面的美观,工整的书写都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特别是在高考作文中这一要求尤其显得更加的突出。试想,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阅卷老师要“完成”那样多的任务,其“认真”的程度可想而知。

    不知道多少作文是在阅卷老师的大笔一挥之下,要么成了煌煌大作,要么就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而考场中的又多是一些“中庸”的作文,老师多给一个四平八稳的分数。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什么来取得阅卷老师的厚爱,除了卷面和书写外实无他途。也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把字写得非常的成体,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干净、清楚就行了。可以这样说吧,书写及卷面好了,考生得上几分的人情分是没有问题的。

    结尾:高考临近,形势逼人。写作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在平时做到了“厚积”,才能在考场中“薄发”。但是,在高考前夕,针对高考要求,了解高考作文特点,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我们广大的考生而言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