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写景状物散文“情志”的表现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3/20 7:50:28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写景状物散文“情志”的表现

景中融情 象外传神

  写散文的人往往是在平素的生活和见闻中有所触动,将其景、其物随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和感悟寓于信笔所至的景物描摹之中,或勾勒描绘,或叙述联想,议论风生。这即是人们常说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那么写景状物散文中“情志”应如何表现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景中融情。散文追求的是意境美。意境美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意境圆融,理、象悉合。如何使两者达到融合无间呢?靠情感的机制。与其说意境空间境象美,毋宁说是心灵感受的空间美,独特情绪的空间美。因为一种独特的意境,总是需要一种特殊的心情才能感受。柳宗元《小石潭记》,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传诵名作,就是因为它能以心境熔化物境,在字里行间以心境统摄整个文境。全文所炼的是一个“清”字:潭声“清”亮,潭水“清”彻,潭源“清”幽,潭境“清”寂,而这一切都是游潭人被黜贬难以排遣“清”冷之心所感悟到的,所融于景中之情志。再如郭沫若的《石榴》,作者着力描写了石榴的枝、叶、花果等的外形美和它那种“不畏炎阳直射”,充当“夏天心脏”的内在美,行文当中融铸了作者对我们民族坚贞不屈的美好情操的赞美和作者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兴之所起,笔之所至,心之所想,墨之所趋,达到物我两谐,意味深长。

  二、象外传神。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这里的“象”指的是作品中的景物形象。“境”是产生于具体形象之上的融贯了作者主观感受的独特的一种情境。作者在散文写作中往往根据艺术美的要求处理素材,使笔下意象脱离现实层次,即离形脱实,通过对景物所具备内在美质的想象和搭接,进入到更高的美学层次,获得虚幻之境,表达出作者的认识、思考。如宗璞在八十年代初写了一篇《紫藤萝瀑布》,文章对藤萝的“瀑布”的描写是细致的,给人的感受是具体的:那紫色“条幅上”泛着“银花”,迸溅水花;那紫色花舱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闪光的“花”上航行;这瀑布不断地“流向人的心底”,像生命之河永无止境。作者通过紫藤萝瀑布这具体实在的美“象”,引导读者进入藤萝瀑布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意境之美,这样从有形之境幻化进一种虚幻的抽象的情境,由浅层美渡向深层美,深情地讴歌了生命之河的生机勃然。

  由“美”到“神”、“理”的过渡时,不仅要求作者有较强的悟性,而且要精心地搭好这座情理化的艺术的“桥”。这座“桥”可以是在对事物形象生动的叙写之后自然地引出作者的情和志,如冯骥才的《珍珠鸟》就是通过养珍珠鸟过程的叙述,由小鸟起初怕人到后来趴在人肩膀上睡觉的变化得出了人生深刻的哲理——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也可通过人物对话来搭就这座桥。如鲁彦的《听潮》在充分抒写了夜晚海睡图的宁静温柔和白天海醒、海怒图的扬厉雄阔之势后,通过“我”与妻的对话,道出了“我”喜欢大海的雄壮美和积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还可以通过象征手法从实过渡到虚,点化情和理。如袁鹰的《井冈翠竹》就是由“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条线索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建设时期的贡献,最后通过象征手法赞扬了井冈山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气节,赞井冈山翠竹就是赞井冈山人,咏物而意不在物,令人读后默念回味不已。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