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
高考满分作文是这样炼成的: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9/1/8 7:15:29 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我要投稿

       在考场作文的诸多问题中,对很多考生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常常是“没的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材料无技巧可以成文,无材料空有技巧也难出佳作。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来看,考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①无材料——以讲道理代替引材料,有“码字儿”之嫌;②材料陈旧——以常识性的“纸材料”为主,缺乏鲜活、有力度的“金材料”;③材料单调——所采用的均为同一角度、同一层面、相同色彩的材料,缺乏变化。 
   那么,如何聪明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材料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两个问题。 
   一.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之前,应该先有“积累”才对。所谓“积累”,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之上,广种而博收;一是立足于考生熟悉的生活,挖掘其中的生活道理。如果我们把积累材料比作征兵,那么,选择材料就是调兵。 
   如何调兵遣将?有很多道理早巳达成共识,如围绕立意选材,选择真实、典型的材料等。 
   1.选择新鲜的材料 
   材料鲜活,是高考作文评阅“发展等级”的要求。所谓材料鲜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会选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涌现的新人新事;一是学会选用那些并非新近发生,却很少被人用过的材在考场作文的诸多问题中,对很多考生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常常是“没的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材料无技巧可以成文,无材料空有技巧也难出佳作。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来看,考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①无材料——以讲道理代替引材料,有“码字儿”之嫌;②材料陈旧——以常识性的“纸材料”为主,缺乏鲜活、有力度的“金材料”;③材料单调——所采用的均为同一角度、同一层面、相同色彩的材料,缺乏变化。
   那么,如何聪明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材料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两个问题。
   一.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之前,应该先有“积累”才对。所谓“积累”,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之上,广种而博收;一是立足于考生熟悉的生活,挖掘其中的生活道理。如果我们把积累材料比作征兵,那么,选择材料就是调兵。
   如何调兵遣将?有很多道理早巳达成共识,如围绕立意选材,选择真实、典型的材料等。
   1.选择新鲜的材料
   材料鲜活,是高考作文评阅“发展等级”的要求。所谓材料鲜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会选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涌现的新人新事;一是学会选用那些并非新近发生,却很少被人用过的材料,或者发现熟悉的人物身上不为人知的一面,即旧人新事。
   [片段示例1)(2005年高考上海卷试题以“文化生活及其影响”为内容)
   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的杨万里,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
   然而,我不能为了追求浪漫而请回驿车,正如不能因为追求古典而躲避现代。正如白居易所言“歌诗合为时而作”,一味泥古而不为现实服务只能是迂腐的书生的作为。
   如果古诗文如明月,那么时过境迁,它“夜深还过女墙来”,不是吗?当连战、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的时候,不正是与大陆人民吟诗唱和互道衷肠吗?古诗文不正是在融入现代,为新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吗?
   是的,古诗文是一轮明月,不要为求古韵而追求它千年前的容貌,看,这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才是新文化的新篇章!
   这篇文章,作者将视点放在古典文化上,最终提出书写“新文化的新篇章”这一倡议。白居易与杨万里交往的材料很新鲜,切入的角度亦很别致,表现古人情谊、情怀、情趣,虽是旧事,却鲜有人用。文章最后联系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借此表达同祖同宗的中国人对同一文化根脉的珍视,也表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应保持自己的活力。将文化问题与“两岸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属于新人新事,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本文在选择材料方面,深请新颖、鲜活之道。文章虽以说理为主,可读性却很强。
   2.选择熟悉的材料
   考场作文,无论面对怎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其实写来写去都是在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命题与自己的种种关联,从“题是题,我是我”转化为“题是我,我是题”。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文学家尽管可以心骛八极,无限虚构,但他总有自己的根,这个“根”就是熟悉的生活。
   高考也一样,尽量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在我们最有发言权的领域里做文章,是最务实的选择。
   [片段示例2](2005年辽宁卷试题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
   自古以来,我的老家安徽就是人杰地灵之地,无论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长江之滨,还是“两岸垂柳淡如烟”的淮河岸边,都留下了无数让人称颂的骄傲。历史上的安徽给中华文化留下了无数绚丽的篇章,如今的安徽在中国发展史上书写了更辉煌的一页,正所谓“今年花胜去年红”呀!安徽,是值得骄傲的科技大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的科研单位和高等学府都坐落于此,其中一些学科和项目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安徽,是值得骄傲的旅游大省,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安徽,是值得骄傲的农业大省,其农业经齐在全国居第9位;安徽还是全国的矿产和能源大省,省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两淮煤田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不止于此,安徽还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大省,1997年3月18日,奇瑞汽车发动机厂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安徽人拉开了建设“汽车大省”的序幕,从1999年第一辆汽车下线到2005年,短短几年的时间,奇瑞迅速跻于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 历史见证了安徽的古今变化,昔日的安徽是文化之都商业之都,是名人之地,国剧之源,今日的安徽是科技、旅游、农业、矿产能源和汽车都蓬勃发展的安徽。
   安徽,今年花胜去年红,我爱我的老家!
   本文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作者构思时巧妙地在题目之前加了一个“我的家乡”,于是,这篇文章就变成了“家乡的今天更美丽”。这种“转换”,是考生面对一个陌生的题目时找寻“我”的重要一环。这个工作顺利完成后,本文就从“昔”与“今”两个方面写家乡安徽。特别是对安徽今天的展示,作者从科学旅游、能源、工业等方面展示安徽辉煌的业绩。许多材料信手拈来,特别是一些数字性材料,言之凿凿,令人信服。如果每一个考生都能如此熟悉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国家、民族又会有多么强大的凝聚力啊。在取材上,本文作者在自己最为熟悉的园地中大做文章,可谓明智、老到。
   选择熟悉的材料,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家乡变化、眷恋家庭生活,更现实的问题是,有很多东西离我们很近,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比如教材资源,各学科教材中的作品、事件、道理均可入文,成为考场作文中颇有分量的材料。比如试题素材资源,对语文试卷中的文章阅读材料深入思考,从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中吸取养分,将其转化为写作材料。比如个人爱好资源,文学、影视、体育、歌曲、绘画、旅游、动漫……只要我们有所爱,便有写不完的素材。对于这些资源,我们如果能足够珍视,并对其加强认识与感悟,考场作文定能在选材上左右逢源,从容不迫。
   二.材料的运用
   选择,是调兵;而运用,则是“实战”。如果说积累材料要“多”,选择材料要“广”,那么,运用材料则要“活”。
   灵活运用材料,有四种技法值得借鉴。
   1.深入挖掘材料
   选用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兵不在多而在精。我们不妨对有限的材料做由表及里地挖掘,把它的内在意义充分开发出来,以一当十。挖掘材料的过程是我们对事物由浅入深、由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深化文章主题思想的过程。
   对于材料的开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材料的蕴涵进行延展,使同一材料发挥尽可能多的作用;也可以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发现其重大的社会意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体现材料价值。
   [片段示例3](200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
   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个突然想起的小故事……
   小学那会儿,“三好”生由同学们选。记得四年级时,班里有个女孩羞怯拘板,又倔头倔脑,没有什么朋友,更不会亲合老师。同学偶尔提到她,总叫“老蔫儿”。谁也没想到,这“老蔫儿”期末居然考了个第一。选“三好”时,老师先把一贯名声显赫的“红人儿”的名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中央,再由同学提其他候选人。考了第一的“老蔫儿”似乎被人遗忘了,直到提名快完时,才有同学提到她,她的名字极不起眼地缩在黑板的一角儿。举手表决时,她又被遗忘了,同学们争着选自己的知交好友。当老师一个个擦去落选的人名时,才在角落发现了她。透过厚重的眼镜片,老师斜睨着满眼的不屑问:“哦,这还有一位呢,还选吗?”引出全班一阵哄笑。无意中,我瞥见“老蔫儿”,她缩在教室的角落,两眼失神地大张着,注满了惶惑。这眼神深深刺痛了我幼小的心:我感到了我们的残忍,虽然还不明了这残忍究竟是什么。
   大了,我才明白那眼神中包含的是自身价值被否认的痛苦。我们在老师有意疏远的指挥棒下,残忍地否定了一个同学的价值,把一个孤言寡合的同学狠狠推向自卑的悬崖!那时,我们虽然年幼,但“以亲疏断优劣”的意识却早巳潜移默化,扎根心田。我们小小年龄就戴上了有色眼镜——亲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谁不够朋友竟能出类拔萃,便要诧异、否定、嘲笑、排斥甚至诋毁!长此以往,长大成人,有色眼镜便要伴其终身了。
   “有色眼镜”的论断,是切合题意的,这个“色”,即“感情的亲疏”。文章以此立意,无疑是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角度。文章最有分量的是对童年旧事的反思,此时的作者已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他对于人性的剖析和对心灵的拷问是理性的,也是充满勇气的。这个材料用得好,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者并不是空洞地说理,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激起读者的共鸣,“她缩在教室的角落,两眼失神地大张着,注满了惶惑”等描述相当到位;第二,作者的论析相当深入,“我们在老师有意疏远的指挥棒下,残忍地否定了一个同学的价值;把一个孤言寡合的同学狠狠推向自卑的悬崖”“我们小小年龄就戴上了有色眼镜——亲就好,不好也好;疏就差,不差也差。如果谁不够朋友竟能出类拔萃,便要诧异、否定、嘲笑、排斥甚至诋毁!长此以往,长大成人,有色眼镜便要伴其终身了”。这些自责、质疑与忧思显得异常有力。
   这段文字,通过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表现出较为深刻的思想,很见功力。   2.选好使用角度
   任何一个材料都不止一个属性,看你要用它做什么。同一个材料,在证明不同观点、为不同立意服务时,可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阐释,即“一材多用”。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对此打了个有趣的比方,意思是说:文辞(包括材料),就像物品,思想见解(即中心观点)好比使用物品的工匠、医生。橘子、山楂等果品,厨师拿它做拼盘待客,医生拿它来入药治病。懂这个道理的人,相同的文字(材料)可有不同的用法和用途,在不同人的笔下,它们(指材料)的样子不是死板不变的。
   因此,一个多义的材料从哪个角度去用,不得不去问你的写作目的,并且要注意对这个材料加以必要的分析,以求能趋向于你的写作目的。
   [片段示例4]
   (原文)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贞观政要》)
   (译文)唐太宗进入游猎的园林视察庄稼,看见蝗虫,拾取了几个祝告说:“百姓有过失,原因在我。你们如果有神灵,只应当啃蚀我的心,不要危害百姓。”说完就要吞吃那几个蝗虫,左右大臣急忙进言说:“吃了恐怕要得病,不能吃!”太宗说:“希望的正是把灾祸移到我身上,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于是吞下那几个蝗虫。(《贞观政要》)
   [角度1一一“忘记和铭记”] (2005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试题)
   (迁移片断)《贞观政要》中有记载,唐太宗视察庄稼的长势,却看到蝗虫带来的灾害。太宗遂向上苍祈求,希望将百姓面临的灾难转移到自己身上,要用自己的生命安全换取百姓的安居乐业。太宗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心铭记着百姓的哀乐。在这种“忘记和铭记”之间,唐朝日益兴盛,太宗终成一代明君。
   [角度2———“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2005年高考全国丙卷作文试题)
   (迁移片断)《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杖而咒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李世民乃是一代封建君王,肯于吞食蝗虫确是出人意料,似乎令人不可思议。但这看似出人意料的举动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不但非常清楚粮食与百姓、人民与国家的密切联系,更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而这样贤明的君主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更在情理之中。只此一事便可看出,大唐之兴亦实属必然。
   [角度3-——“说‘安’”) (200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迁移片断)《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视察农田时,见蝗虫蚀苗,不顾自身安全吞食蝗虫让其蚀己心而不危害百姓。太宗的祷告和希冀令人感动。岁乃民之根本,民乃国之根本,唐太宗舍一己之“安”,求万家之“安”,可敬可佩。农业乃国之根本,安泰之源泉,抓住了根本,方有杜稷之安稳,方可享百年之盛世、万代之荣光。“贞观之治”,得民心者得天下。
   上面3个片段,展示了“一条鱼的3种吃法”。其实这条鱼还可以有好多种吃法,篇幅有限,难以一一展现。一材多用,首先要能够发现可用之处,即明确话题规定的那个角度在哪里;其次将该说的话说足,即紧紧围绕话题来做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材料的运用最终要表达一种认识、一个观点,用材料来说理,上面对“太宗入苑视禾”这条鱼的3种吃法无疑符合这些要求。
   3.处理主次与详略
   写文章要有“一盘棋”的观念。一篇文章中的多个材料不可等量齐观、平均用力,必要分出主次详略。在文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为主要材料,在文章中起辅助作用的为次要材料。一般而言,主要材料详处理,次要材料略处理。决定材料的主次详略,可以根据以下原则:①文章的立意——对阐发主题思想作用重大的材料,做详处理;②读者的情况——对读者感兴趣的材料,可做详处理;③材料的新旧——他人未用过的或未听说的材料,可做详处理。
   [片段示例5](2006年高考浙江卷试题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
   记得曾读过一本书,叫《时间简史》,书中对时间、空间与宇宙的阐述让我惊叹不已,但更使我吃惊乃至钦佩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霍金。这是一个全身肌肉萎缩,被病魔禁锢在轮椅上二十多年无法动弹的残疾人。他就是以坚韧的意志和“生无所息”的精神支撑着自己的病残之躯,在物理力学、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领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坚韧的巨人、这个人带给我的震撼远比他的作品本身要大得多。他使我想到哥白尼、布鲁诺、诺贝尔、居里夫人……这些名震寰宇的伟人,他们正是将“生无所息”的精神作为一生的信条,用时间和生命去叩开科学真理之门的。
   上面这段文字谈“生无所息”,列举了许多科学家的例子。主要材料详写的是史蒂芬·霍金,原因至少有三个:—一是其成就大;二是这个名字新;三是霍金是残疾人,更能表现其坚韧的品格。再配上哥白尼、布鲁诺、诺贝尔、居里夫人等早为大家熟知的例子,就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了,文章的说服力和丰富性便得到了体现。  本文的材料处理再次证明,凡是新颖又确能表现立意的材料,当作为主要材料不厌其详;同时又不能使之陷于孤立,还要佐以必要的次要材料配合它。
   4.显示情调与色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人记事如是,就是议论说理也会蕴涵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因此在选用材料时,对其灌注感情,使之鲜活起来,甚至与读者达成感情上的共鸣,是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
   显示材料的情调与感情色彩,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选用那些本身就蕴含着丰富感情或者可挖掘出丰富感情的材料;第二,对于重要的材料,用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去阐释。
   [片段示例六) (2004年春季高考试题以“寻找”为话题)
   我被寻找到的这种情怀感染着,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根深蒂固”的另一层含义。同时,又有些为自己的根底过浅感到惭愧。曾几何时,我苦苦寻找着支撑我生命的庞大“根须”在哪里,却不知那其实就是融入我生命中最为纯朴、最为真挚的情感。那张张熟悉的面孔,是来自生命最深处的音响,虽无声无息,却能久久回荡。
   记得儿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面城墙。每当秋日来临,爬山虎的叶子凋落后,那面墙便只剩下些干枯的枝条,这枯黄的枝条总会让我想到生命的终结。来年春光明媚之时,再一次独自信步于城墙之下,不经意间发现那枯枝间竟长出了嫩芽,青绿的颜色甚为抢眼。不禁感叹:爬山虎在每年冬天枯竭得仿佛不能再复活,但在第一缕春风来临之时又慢慢张开绿叶,年复一年,竞这样爬满了整个城墙。
   宛如有些感情,每年都以为它会死去,但只要根还在,梦就在,每一年它们只是更深入地潜入了骨髓,却不知不觉弥漫了整个灵魂。
   而今的我终于明白,对“根”的寻找,其实就是对生命的解读,对灵魂的抚慰。
   本文以“寻根”为题,切合题意又别有心意。在作者笔下,感念师恩、思念故土、人生归宿等情感意识,构成人们对生命本质的体认,这便是作者所说的“根深蒂固”的另一层含义。感悟“爬山虎”这段文字,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也是本文最见功夫的一段抒写——记叙与抒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寻根寻入梦中,感恩感至骨髓与灵魂深处——“爬山虎”这一材料的运用,理性与诗情同在,其深刻性与感染力的完美结合,令人赞叹。
   上面我们谈了运用材料的四种技法:深入挖掘材料,选好使用角度,处理主次与详略,显示情调与色彩。这几种技法的综合使用,将使我们的材料发挥更大的效益。
   解决考场作文的材料问题,无论是选材还是用材,考生必须树立一种观念:若要自己的文章兵强马壮,则须调动所有生活储备,并伴以深切的认识与感悟。经过如此的锤炼,才会使一篇考场作文有内容,有深度,有活力。
料,或者发现熟悉的人物身上不为人知的一面,即旧人新事。 
   [片段示例1)(2005年高考上海卷试题以“文化生活及其影响”为内容) 
   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的杨万里,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 
   然而,我不能为了追求浪漫而请回驿车,正如不能因为追求古典而躲避现代。正如白居易所言“歌诗合为时而作”,一味泥古而不为现实服务只能是迂腐的书生的作为。 
   如果古诗文如明月,那么时过境迁,它“夜深还过女墙来”,不是吗?当连战、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的时候,不正是与大陆人民吟诗唱和互道衷肠吗?古诗文不正是在融入现代,为新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吗? 
   是的,古诗文是一轮明月,不要为求古韵而追求它千年前的容貌,看,这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才是新文化的新篇章! 
   这篇文章,作者将视点放在古典文化上,最终提出书写“新文化的新篇章”这一倡议。白居易与杨万里交往的材料很新鲜,切入的角度亦很别致,表现古人情谊、情怀、情趣,虽是旧事,却鲜有人用。文章最后联系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借此表达同祖同宗的中国人对同一文化根脉的珍视,也表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应保持自己的活力。将文化问题与“两岸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属于新人新事,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本文在选择材料方面,深请新颖、鲜活之道。文章虽以说理为主,可读性却很强。 
   2.选择熟悉的材料 
   考场作文,无论面对怎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其实写来写去都是在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命题与自己的种种关联,从“题是题,我是我”转化为“题是我,我是题”。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文学家尽管可以心骛八

[1] [2] 下一页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