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作文网: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冠华作文网祝愿:天下学子金榜题名!
网站首页
高考导航
教育资讯 | 网络信息 | 网络作文 | 竞赛作文 | 小考频道 | 中考频道 | 高考频道 | 考后点睛
英语特区 | 教师频道 | 家校互动 | 网站社区 | 同行作文 | 帮助中心 | 在线留言 | 设为首页
高中作文 | 高中佳作 | 作文素材 | 专家指导 | 阅读训练 | 满分作文 | 作文预测 | 高考真题
站内搜索
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文章 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冠华作文网 > 高考频道 > 专家指导 > 正文         
谈写作中常见的几种想像
(作者:李海群 更新时间:2007/1/6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我要投稿

一、相关角度的相似想像

相似性想像就是从同一或相似的事物出发,选择与原有想像角度相关或相近的角度,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这里所说的相似,既指其外形相似,也包涵其内在神韵的相类似。

如“瑰丽的朝阳冉冉升起,彩霞像缕缕金丝浮游中天。”“太阳照着雪皑皑的山峰,发出无数条耀眼夺目的光束,像串串珍珠撒向大地。”这里由彩霞满天想像金丝浮游中天,由太阳照耀雪峰的光束想像串串珍珠撒大地,这是取其形似的想像。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里由白杨树联想到北方的抗日军民,联想到民族精神,这是取其神似的想像。

二、变换角度的求异想像

求异性想像,就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超越现有的想像方式,变换角度,再加工改造出新异形象的思维过程。在科学幻想小说、神话、童话等体裁中,这种想像常常作为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如科学小品《黄河象》就是根据一头大象化石“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砾石”的姿势,去想像这头大象在二百万年以前失足落水的具体情景,这就是超越现在的想像方式——推想。又如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小姑娘每擦一根火柴,眼前就出现一种幻觉: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鸭,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这里借幻觉想像表达作者对资本主义的深沉控诉。有时为表达作者的感情,使诗情诗意更突出,诗歌中也常用假想、幻想的写法。如毛泽东《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尔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寰球同此凉热。”诗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心志直接放在假想的意境中去表现,这是多么神奇的想像啊!

三、多个角度的发散想像

发散性想像,就是由一个目标或思维为起点,让想像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水平、生活感悟,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加工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像时应考虑多种因素,想像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认为可笑的不切实际的方法,最后运用逻辑知识来判断筛选。如《1+1=?》的作文命题,有的小作者根据想像的不同方面赋予“1+1”不同的内涵。(1)“1+1=2”,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到一些机械的呆板的人。(2)“1+1>2”,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到一些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典型事例。(3)“1+1<2”,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到一些鸡多不下蛋的典型事例。(4)“1+1=?”,由此可以想像经营投资者的失败和成功,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可小、可等、可大,甚至可小多少倍,大多少倍。(5)“1+1=1”,由此可以想像一些学生的心态: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一张天罗地网;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心弦。也可想像到一些成人的做人准则:一贯的诚实+一贯的清廉=一个正直的人;一点冲动+一点不成熟=一个不小的错误。更可想像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人翁态度=一个中华民族的腾飞。(6)“1+1=3”,即一种思想+一种思想=三种思想。(7)“1+1”可以组成不同的汉字,可以是上“十”下“口”的“田”字;可以是一个“十”加两个“一”的“王”字;可以是一个“十”和两个“一”的“丰”字;可以是一横一竖的“十”字……总之,通过发散想像可以把一个简单得无法再简单的数字题,想像成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大哑谜。这种发散性想像可以使文章情趣盎然,意蕴深远,真可谓奇花竞妍。

四、相反角度的逆向想像

逆向性想像,就是一反平常角度,从相反方向着眼,改变习惯思路,加工创造出与一般形象相对的、富有创意的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的核心就是标新立异,这也是创新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没有求异便没有创新,法拉弟从电能生磁想到磁能否生电,从而发明了发电机。爱迪生从声音可以振动想到振动是否可以产生声音,于是发明了留声机。任何发明和发现,任何科学理论的建立,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的基础上的。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若从彼一面去探索,就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如人们运用逆向思维对一些成语大胆提出了新的见解:班门弄斧/弄斧就要上班门;一失足成千古恨/失足未必千古恨;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海无涯巧作舟;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古被用来讽刺干一行怨一行,见异思迁的人,可以新解为一种永不知足的精神,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对褒义成语大胆质疑,给贬义成语赋予新意,使保守观点翻出积极的意义,反弹琵琶意更新。


点击更精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更多
    • 姓名: *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作文网 |

    地址:中国江苏 网监备案:320925020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站长:陆浩
    编辑部、作文QQ群:228658618 通联部QQ:390008545 技术部QQ:81263931 版权所有©冠华作文网
    万网”提供技术支持 苏ICP备06005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