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借鉴与创新作文的对接(一) |
|
(作者:吴东坡 更新时间:2006/12/11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我要投稿
|
|
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时有故事新编作文出现。所谓故事新编,是指作者充分利用名著、名篇、作作,或课文,并对它进行改编,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用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来反观现实生活,从而揭示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方式。现在,这种作文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学师生的亲睐。这里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依托名著(篇)的原韵味 1、谙熟名著(篇),寻找作文感觉 谙熟名著(篇)是进行故事新编类作文的前提。中学阶段要求中学生能读几部文学名著或名篇是完全必要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清楚地列举了中学生必读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复活》《哈姆莱特》等26部。我们认为,中学生读名著不仅仅把它当成是一种猎奇,还要学会产生一种依托它作文的冲动,也就是说要学会将所读之名著(篇)与作文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种下意识的经常性思维活动。请看一篇名为《在乎谁?谁在乎?》的作文的结尾部分。 “俺老孙武功盖世,但是遇此事却束手无策,还谈什么取经,我到底在乎什么呀?”悟空低头沉思道。“你在乎什么我可不管,我可在乎那高小姐可否还在等我?”八戒托着腮子遐想道。“我也在琢磨这回事,可俺老沙生来愚笨,无法想得透彻些。”沙僧也唉声叹气。 “悟空、悟能、悟净,你们过来,让为师给你们解开疑窦。”许久不发一言的唐僧面带微笑,“其实你们所言亦对亦错,只是未能悟透其玄机,故苦闷若此。鱼在乎,人在乎;鱼在乎人,人在乎鱼。所在乎者,心也。我佛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其力有限,而其心无限,则众生可救也!” 语毕,三徒弟随之一怔,沉思片刻,随之释然。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立于云端道:“俺懂了!老孙去也!” 在这里这个结尾虽说与原著的艺术成就相去甚远,但读来却使人亲切新鲜,从而获得了成功。当我们细细口味时,发现那八戒的一句“你在乎什么我可不管,我可在乎那高小姐可否还在等我”再适合他的性格特征不过了,而沙僧则显得中庸得多了,所以一句“我也在琢磨这回事,可俺老沙生来愚笨,无法想得透彻些”也非常符合他的性格特征的。最让人叫绝的是唐僧的那一段话,不仅有《西游记》式的语言,更有唐僧式的语气,人物形象非常形象准确。所有这些,如果平时不多读一些名著,细读名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2、依据话题,搜寻相关名著(篇) 故事新编类作文要求在规定话题中从自己的记忆中寻找出一部或几部文学名著,并思考其细节如人物情节等是否与该话题有对接的可能。如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有同学就将《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赤兔马”等故事情节与话题联系起来,写出了《刘备访友》、《赤兔之死》等优秀的故事新编类作文。下面请看2000年优秀高考作文《再见孔乙己》中的片断: 晚上,我带着满腹的不解进了梦乡,恍惚间,我来到了鲁迅先生笔 下的咸亨酒店。还是原样:曲尺形的柜台,忙着倒酒的小伙计,正写粉 牌的店掌柜,还有吆五喝六的客倌,好不热闹!咦?那个穿着破旧的青 色长褂,站在柜台前,就着一碟盐青豆,自斟自饮,嘴里还不时冒出“ 之、乎、者、也”这类的话的不正是孔乙己吗?对,是他,青白的脸, 花白蓬乱的头发,青色长袍上满是油污,带着一脸的沧桑。那正是鲁迅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孔乙己,我连忙走上前,恭恭敬敬地作了个 揖,“孔老先生,‘茴’字是几种写法?” “喔?‘茴’字?那可有四种呢?你看‘茴’、‘茴’……” “那秋天到了,叶子怎么了?”我又问了一句。 孔乙己见有人注意他,眼睛也亮了起来,他放下酒杯,眯着眼,晃 着脑袋,慢条斯理地说:“那可多了。落了、飘了、飞了、黄了……都 可以……” 要完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的写作,作者从自己的脑海深处搜寻,终于找到了初中曾学过的课文《再见孔乙己》中孔乙己有关于“茴”字有四种写法的情节,这不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典型事例吗?所以我们今天就看到了故事新编《再见孔乙己》。 再如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红楼梦〉之我见》的出现则更具代表性。这位考生考前能背诵鲁迅关于《红楼梦》的一句评语。为了完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作文,他大胆采用了故事新编的形式,将《红楼梦》搬进了作文。请看该文的一个片断,你就会明白作者当时是如何想到要用《红楼梦》来作文的了。 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到了《易》,革命家看到了排满,道学家看到了淫秽,才子佳人看到缠绵,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鲁迅语)而我却看到反腐败。 3、人物言行思想与名著(篇)大致一致 故事新编类作文有一个非常值得写作者注意的问题:人物的言行思想等要与名著(篇)大致一致。这点如果把握得不好将会使作文不伦不类,面目全非。原著人物的言行应在作文中较充分的体现,使人一看便有重温原著或原著人物、故事情节如在眼前的感觉。如2001年满分作文《故事新编》即是如此,请看其相关语段。 “砰砰砰”,土地庙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叫道:阿Q,办厂去。同去,同去,阿Q忙奔过去同去了,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头……于是阿Q醒了。 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于是未庄掀起了办厂热,王胡和小D都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做上了老板,腰挂BP机手捧大哥大,风光得不得了,见了阿Q,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一想到这,阿Q就气愤:“***,不就是个工厂吗,俺老Q也去办一个!” 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看见未庄的男女老少洗头时都用一种粘稠的绿色的像鸟粪一样的东西在头上涂抹,一打听,才知道这叫洗发水。阿Q于是发现了商机,赶紧注册了一家日用品公司,专门生产洗发水。 阿Q将厂房建在未庄旁边的未河边。这未河原本清澈见底,鱼虾众多,谁知前几年假洋鬼子与赵大爷合伙办了一个造纸厂,废水全排到未河里。现在河里鱼虾早已绝迹,河水也已变成了深绿色。阿Q将厂址选在这里,就是为了就地取材,用这一池绿水作原料。 很快厂子建了起来。阿Q雇了吴妈和小尼姑做工人,吴妈提水,小尼姑往水里掺下猪糖,阿Q再往里撒一些香料,就这样一筒洗发水就制成。阿Q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 阿Q又到外地去收购了一些洗发水瓶,然后将厂里生产的“产品”分装到瓶中,拿到外面去销售。 起初,阿Q的洗发水无人问津,产品严重积压。阿Q于是又动起了脑筋。 阿Q到电视台去做了一个广告,宣称:未庄Q公司生产的全新绿色瓶装飘柔,保证让您秀发亮丽动人,乌黑飘逸。 广告的效应果然惊人。很快,阿Q的产品就变得畅销了。阿Q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谁知好景不长,没过几天,Q公司来了几个大盖帽,将厂房封了,还罚了阿Q20万,原因是阿Q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违反了经商诚信原则。 这下阿Q破产了。他每次走到王胡、小D的工厂前看到那一片红火的样子,就愤怒:“***,总有一天,绿盔甲的公安要将你们抓去砍头,嚓嚓!”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阿Q,他那为人处事、言行思想都与《阿Q正传》相差不远。比如作者在文大量运用了阿Q的口头语“***”“嚓嚓”等多处出现,还有“同去,同去”、“老Q”等也是原著中经典的用语,作者深谙原作思想内蕴,所以写出的阿Q好像就是《阿Q正传》中的阿Q。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写出原作的人物的味道来。
上一篇文章: 话题作文思路开发例解
下一篇文章: 名著借鉴与创新作文的对接(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