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平峰山,一座不张扬的山
环抱汪清小城的群山中,它是最不张扬的一座山。既没有跌宕起伏的山峦峰谷,也没有九曲回肠的曲径通幽,只是在小城的西部悄然兴起,沿汪清河的北岸,溯河平缓坦然的向东伸展,在城的源头渐融到崇山峻岭之中。
有人称其为屏风山,感觉它不像一座山,更像是自家院落中的一道墙,横亘在城北,庇佑着小城;也有人因为它的平坦无峰,而唤它平顶山和平峰山。但我还是喜欢平峰山这个名字。
由于平峰山缺乏峻峭而低调,所以很多人选择它来晨练。我很少做登山运动,只是在闲暇作为一种消遣才去爬山。从山脚下缓步而行,当感觉到有些气喘吁吁时,已经来到平峰顶了。走在山顶,仿佛是在乡间的小路上踱步,林草葱郁、悠然恬静,银亮亮的汪清河穿城而过。其实,汪清河是绕城而行的,随着城市的拓展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自然而然就成了城中之河了。五座大桥横跨两岸,加大了南北交流的密度,使之成为一体。
人随山走,意从中来。小城就像一幅画,随着登山脚步的行进,画轴渐渐打开,在平峰的尽头,整个画卷全部展开。在西山上,可以鸟瞰小城的全貌,但由于山的挺拔和峰峦的凝聚,小城缺生动有些刻板;而南山又过于松散,走在上面脚步凌乱,使小城看起来有些断章取义。只有平峰山恰到好处,胜似闲庭信步。可以缓步细品小城;可以驻足指点小城一二;可以疾步浏览小城风貌;也可以张开你的双臂来拥抱小城。
汪清河是流淌的岁月,平峰山在流淌的岁月中静默凝视了小城百年的沧桑巨变,山水见证了小城的时空跨越。是山赋予了小城的坦荡从容;是水赋予了小城的聪灵智慧;也正是有山水的映衬,小城也越发显得清秀俊朗。任何水墨丹青都无法用画笔来描绘小城动感、立体、奋进的蓝图,因为它需要不断地用智慧来描绘抒写。
平峰山,一座不张扬的山。
52、喜欢与爱
说真的,我并不喜欢我的家乡,可扪心而问,我的确又是爱它的。但愿前者不是罪行,后者也并非荣耀。大哲有言,“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故有权不喜欢某一处“被抛到”的地方。可我真又是多么希望家乡能变得让人喜欢呀,并为此愿付绵薄之力。
不过,我的确喜欢家乡的美食,可细想,我又真是不爱它。喜欢它,一是习惯了,二是它确实色香味俱佳。不爱它,是说我实在不想再为它做什么贡献;原因之一是它已然耗费了吾土吾民太多的财源和心力,二是它还破坏生态,甚至灭绝某些物种。
喜欢但是不爱,爱却又并不喜欢,可见喜欢与爱并不是一码事。喜欢,是看某物好甚至极好,随之而来的念头是:欲占有。爱,则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还不够好,其实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随之而得的激励是:愿付出。
尼采的“爱命运”也暗示了上述二者的不同。你一定喜欢你的命运吗?但无论如何你要爱它;既要以爱的态度对待你所喜欢的事物,也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不喜欢的事物。大凡现实,总不会都让人喜欢,所以会有理想。爱是理想,是要使不好或不够好的事物好起来,便有“超人”的色彩。喜欢是满意、满足、甚至再无更高的期盼,一味地满意或满足者若非傻瓜,便是“末人”的征兆。
把喜欢当成爱,易使贪贼冒充爱者。以为爱你就不可以指责你,不能反对你,则会把爱者误认为敌人。所以,万不可将喜欢和爱强绑一处。对于高举爱旗——大到爱国,小到爱情——而一味颂扬和自吹自擂的人,凝神细看,定能见其贪图。
爱情也会有贪图吗?譬如傍大款的,哪个不自称是“爱情”?爱国者也可能有什么贪图吗?从古到今的贪官,有谁不说自己是“爱国者”?上述两类都不是爱而仅仅是喜欢,都没有“愿付出”而仅仅是“欲占有”。喜欢什么和占有什么呢?前者指向物利,后者还要美名。
爱情,追求喜欢与爱二者兼备。二者兼备实为难得的理想状态,爱情所以是一种理想。而婚姻,有互相的喜欢就行,喜欢淡去的日子则凭一纸契约来维系,故其已从理想的追求降格为法律的监管。美满家庭,一方面需要务实的家政——不容侵犯的二人体制,和柴米油盐的经济管理,倘其乱套,家庭即告落魄,遂有解体之危;另一方面又要有务虚的理想或信仰——爱情,倘其削弱、消失或从来没有,家庭即告失魂,即便维持也是同床异梦。爱国的事呢,是否与此颇为相似?
不过,爱情的理想仅仅是两个人的理想吗?压根儿就生在孤岛上的一对男女,谈什么爱情呢?最多是相依为命。孤岛上的爱情,必有大陆或人群作背景——他们或者是一心渴望回归大陆,或者原就是为躲避人群的伤害。总之,惟在人群中,或有人群为其背景,爱情才能诞生,理想才能不死。仅有男女而无人群,就像只有种子而无阳光和土地。爱情,所以是博爱的象征,是大同的火种,是于不理想的现实中一次理想的实现,是“通天塔”的一次局部成功。爱情正如艺术,是“黑夜的孩子”,是“清晨的严寒”,是“深渊上的阶梯”,是“黑暗之子,等待太阳”;爱情如此,爱国也是这样啊,堂堂人类怎可让一条条国境线给搞糊涂呢!
良善家庭的儿女,从小就得到这样的教育:要关爱他人,要真诚对待他人,要善解人意,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怎么长大了,一见国、族,倒常有相反的态度在大张旗鼓?还是没看懂“喜欢”与“爱”的区别吧。不爱人,只爱国,料也只是贪图其名,更实在的目的不便猜想。爱人,所以爱国,那也就不会借贬低邻人来张扬自己了——是这么个理儿吧?
53、农民工的前身是盲流
在浙江西南,在仙霞岭皱褶里一个叫黄坛口的山旮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水电站——乌溪江黄坛口水电站就座落在这里,因而有“中国水电的摇篮”之称。
1958年冬,电站大坝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在离建设工地不远的山坡上,有几排毛竹和茅草搭建的工棚,在前面一排的西面一间,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丈夫是厂里的技术员,是受当时的华东电管局派遣来这里工作的,妻子是个文盲,本在四川乡下种地,只因快过年了,不远千里来探亲,住进了丈夫的工棚。
丈夫忙于大坝上工作,因而往往是她一个人呆在工棚里。
经常有挑砖或背水泥的人经过工棚。她壮着胆子大声问:喂,给哪里背水泥?
那伙挑砖背水泥的人并没有听懂她那带着浓重四川乡音的非常生硬的普通话,但既然有人打招呼,也就纷纷歇下肩上的重物,进工棚讨水喝,一个看似领头的人自告奋勇地自我介绍:我们是溪对面修瓦窑的。
她又问:还要不要人?
领头的环顾四周,这除了一伙挑砖背水泥的和正用手势比划表达意思的她外,没有其他人,就问:是你吗?
她怕自己蹩脚的普通话引人笑话,就没再吭声,只是重重地点头。
领头的放下水碗,从头到脚打量着她,围着她转一圈,再转一圈,忽然哈哈大笑。众人也跟着笑。
她不知道自己哪里又让人笑话了,脸颊涨得绯红,低头审视自己片刻,总算搞明白他们为什么发笑,原来问题就出在自己这件外褂上。这是件新外褂,去年过年前亲手缝制的,除了社队年终分红和年节串门,平时是舍不得穿的,如今来探亲又穿上了,而挑砖背水泥的都是青壮男劳力,一个弱女子怎能吃得消干这累活,何况自己还穿着新衣裳,在他们眼里分明是个来工地探亲的干部家属。她胡乱地打着手势,大声说:我在社队里评的工分是10分,比男劳力挣得多。而领头的笑得更欢了,还摇摇头,表示没有听懂。她急了,索性脱了新外套和棉袄扔一边,一把夺过领头的水泥包扛上肩,驮着沉重的水泥包踉踉跄跄往前走。
其时正是严冬,凌历的风刮得手和脸生疼,她穿着单衣不管不顾,驮出好远一段路,众人都不笑了,领头的追上来说,歇下歇下,你跟我去呗。
就这样,她跟着这伙人去瓦窑干起了青壮男劳力才干的活,背水泥,挑砖,也挑砂石。她很庆幸终于找到了工作,有了工作就有了不回四川老家的理由。丈夫将从工地上捡来的板头钉成一只木板箱,这在当时是最豪华的家具,也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瓦窑修好后,她长期在电站食堂养猪和烧锅炉,也到乌溪江边筛沙石料,也走村串户穿棕棚,在电站里呆了二十八年,还生育了三个儿女。她的身份是什么呢?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说是农民工,但当时是没有农民工这一说法的,在工地里工作的叫国家干部职工,在乡下种地的叫人民公社社员,不在政府计划之内而离乡背井在工地上打工的叫盲流。国家干部职工和人民公社社员都是革命群众,盲流则和“地、富、反、坏、右”一样,是革命的对象。后来政府认可了她的打工身份,不再是革命对象,叫做“非计划的长期的临时工”。
农民工的前身是“非计划的长期的临时工”,再前身就是盲流。
她就是我的岳母大人,病故已经十多年了。
54、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我已经身在何处?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
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55、参透人生便是禅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我有许多难解的问题,关乎心灵,涉及思想,让我困惑不已。随着人生境遇的不断改变,禅意盈心,我有了心得。
什么是禅?禅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参禅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禅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来,我顽固地认为,修身养性固然不错,但我绝不可能达到不恨不怨的豁达境界。试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么会不怨天尤人?生活中,被人伤害,为什么不还以颜色,以牙还牙?向敌人示弱,为对手鼓掌,这样的人生岂不是一种懦弱行为?难道好人就是软弱可欺的吗?
一直很欣赏这四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镜台,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直到有一天,读到以下四句偈语,一颗心才突然了悟,原来烦恼都是自己找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就不是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无一物,怎会染上尘埃?这之后,人生所有的难题便都迎刃而解了。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静。那禅精要义,就如奔流的溪水,温暖地流淌,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心灵原野郁郁葱葱。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不惑之年的我,沉静地微笑。智洪与赵州禅师的境界,我永远无法企及,但我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不断地接近。
在偈语妙谛中参透禅机,在禅意玄机中觉悟人生。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佛说原来怨是亲。纵使别人怨恨我们,我们也要拿他们当自己的亲人,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人制造的种种人生的磨难,我们的心灵就无从升华。心宁静,以致远。人行走于四方,奔波于名利之间。人活着应该是努力让心灵得到升华,把现实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你关心的,应该是你自己的心。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下无物不美,但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
红尘中,许多人丧失了甘于平淡的朴实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挚的收获与拥有,不再有一颗丰盈的心。岂知,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功名利禄看淡,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56、珍惜
爱情就应该像这样子,甜蜜得让人晕眩。夏加尔的《街上空中的恋人》使你相信,这种纯净的幸福可以蔑视所有的世态炎凉。
清淡的情怀,清淡的快乐,清淡的宁静。拥着心爱的妻子在空中飞翔的情景,夏加尔画了一辈子,无论以怎样的心绪端详,我总会想到一个美好的词:岁月静好。
“只要一打开窗,她就出现在这儿,带来碧空、鲜花与爱情。”与妻子贝拉厮守的35年里,夏加尔珍惜每一刻的喜悦,将平常世俗之情演绎成怦然心动的牧歌。只要细细品味,便能与他们一起分享这跨越时空的真情,比童话还不可思议,比冷峻的现实更加柔软,人生的一切不如意,灰飞烟灭。
贝拉的离世,让夏加尔的世界轰然倒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痛苦得不能作画,直到遇见第二任妻子。但贝拉似乎是他唯一的迷恋,此后41年,他依旧画着记忆中的贝拉,在自己创造的永恒里,讲述天空中的爱情。
98岁的夏加尔是美术史上罕有的画家,他以令人心醉的烂漫,表现永远不醒的梦。在他那不灭的理想和梦幻的色彩背后,总有一股沸腾的力量在画布上涌出。
就好像冰心先生,世事沧桑,都凝固在《繁星》、《春水》里,像小桔灯一般,柔和而不激烈,没有所谓的惊天动地,只有对平凡生活的珍惜,却让无数人读懂了爱的哲学。
生命里总有不可言说的遗憾,失去了,才体会珍惜的分量。想起十几年前,跟作家冒舒湮的失之交臂,总觉得是个心结。舒湮先生是风流才子冒辟疆的后人,家学渊源,父亲冒鹤亭被称为一代诗翁。因着家族的厚重,年轻时的我不敢造次。在他去世前,我们曾约定采访,但觉得准备不够,便搁置下来。我记得先生最后的电话:我时间不多了,有太多的秘密不讲出来,是个遗憾。我只告诉你一件事,你就知道它的历史意义。先生的确说出了让我分外吃惊的事,但更多的历史细节他说见面讲。可是不久先生就走了,留给我锥心的痛。
荣耀也好,平庸也罢,懂得珍惜,所有的日子都值得珍爱。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人物的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因将全球5亿人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建立社交关系而入选。年仅26岁,身家40亿美元的马克,如今仍和华裔女友租住房子,每天开着旧车上下班,在卖15美元自助餐的餐馆前排队。生活并没因财富、名望而改变,而忘乎所以。
珍惜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新近再次采访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很是感慨。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掌门,采访前,他亲自发短信,对几种采访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他现场随性地任摄影记者拍摄,回答任何问题都不兜圈子。临别时他在门口的一幅照片前停下,这是王建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与20多位全球CEO的合影,他对我说:“这里面每个人都有故事,像我的老朋友爱立信CEO思文凯,他现任BP董事长,碰到大麻烦了。北电的CEO迈克·扎菲罗夫斯基,那时我问他,能不能撑得住,他说撑得住,结果还是破产了。这个诺基亚CEO康培凯,最近下台了。这张照片是我们在刚进入金融危机时照的,几年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日本禅师铃木大拙曾说,佛教有“四恩”:国恩、亲恩、师恩和众生恩。前三恩是道德伦理,易解,可众生恩不常说。众生恩通俗地讲即珍惜一切,对一切表示感激的一种态度,是生活的根本。铃木大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和尚到山中造访高僧。途中,看到河流中漂来一片菜叶,一和尚说:“如此不珍惜东西的人,不是高僧,不去求教了。”另一和尚发现河上游有位穿破衣的和尚,正手拿竹竿追这片菜叶,于是他们拜此人为师。
珍惜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
57、安静由己
“静以修身。”
很早就知道这句话,但真正喜欢,还是在后来。
发生了许多事,经历了太多的热闹,终于慢慢地静了下来。
曾经在杂沓声中狂野奔跑的马,马蹄慢下来,散下来,晶莹的汗珠静静地滑过热气蒸腾的皮肤,隐约滴落有声。蓦然间,感到岁月静好,一种悄悄弥漫的幸福和美就这样柔软地击中我的心,让人微笑而泪下。
热闹,热闹,真的曾经热闹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绚烂,可是在热闹中为什么不能抓住幸福之尾呢?
有人说:“一个不停行走的人,他不会幸福,因为他不能回忆;而一个不会回忆的人,他是不能安静的。可能,安静是幸福的基础吧。”
哦,热闹得连回忆都没有了,或者说连回味都没有了,这怎么能够留住喜欢安静的幸福呢?
幸福原来跟狂欢不同,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犹如浪涛裹挟着幸福的浪花滚涌而去,残留下的是抹平的一览无余的薄凉沙滩;烟花的热闹、狂欢,突如其来,又刹那成空,苍凉的感慨暗如夜色,深不见底。这样的心,这样的人,连回首都不愿,连安静都不耐,如何去看那幸福笑靥如花?
米兰·昆德拉在《慢》中写道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精彩推荐2013年高考语文精美阅读文章六十篇(41-50)
下一篇文章: 备考2013现代文阅读1——“景物描写的作用”题型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