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18.为什么说“感动”是“无法言说的”?(35字以内,4分)
19.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的理由是什么?(不超过18字,4分)
20.根据第9段内容,分点概括作者对“感动”的理解和体会。(6分)
21.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在开头列举了种种使他感动的事物,可见作者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并充满爱心的人。
B.文章写出了关于“感动”的许多感想和体会,表达人们要保持良知维护人格尊严的主题。
C.作者认为“不去仔细地探究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是因为感动如梦模糊随意难以把握。
D.一个人如果要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应该爱着、留意着、钟情着美好事物。
E.画线句“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8.①无法言说有多少事物让我感动 ②无法言说感动的原因
19.欣赏美,热爱春天(或:欣赏美好事物,内心充满对春天的热爱)
20.①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②只要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有感动 ③感动使我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或“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
21.B C(B主题不对。C“如梦模糊随意难以把握”与文意不符)
感觉城市 刘元举
①都市最好的建筑大都是留在广场上。越老的广场越有味道,特别是那种椭圆形队列,极有耐心地组合成建筑博览系列,其风格的和谐与典雅令岁月粘稠。然而,到了今天,这些苍老的面孔对于周围的疾速变化却呈现出一副凄哀的无奈状。高楼大厦争先恐后,顶天立地,倏忽间,竟形成了一个巨人家族,控制着广场的领空,从中透出一种现代城市的霸气。
②城市的现代锋芒是无法收敛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你就得接受就得适应。城市的表情在过去如果说是因含蓄而充满魅力的话,那么说城市的现在,则全然抛开了这份传统的服饰,变得简单而直露。不是吗,玻璃幕墙体通体透亮,还有什么含蓄可言?钢架交错,似裸露闪亮的筋骨,没有任何羞涩需要多余的遮掩。远去了,哥特式建筑;远去了,巴洛克的繁绮奢华;远去了,爱奥尼与陶立克柱子,就连我们古典的影壁墙、歇山顶、鸱吻、雕梁画栋也无法取悦都市的目光。大工业与现代化正在不可阻挡地改变着我们的城市的面孔,犹如一双粗暴的手,把城市陈旧的服饰一件件剥光。
③有一位作家到日本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裸体的日本》。这个题目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现代化的日本城市的流向,是否越接近现代文明就越远离了掩饰和含蓄?
④由城市及人,由城市的服饰演进说到人的装束变化,这是很有意思的。古罗马的著名建筑师威特鲁威早就给建筑下过这样的定义,他说,建筑就是组织人们的生活。城市建筑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有目共睹的。城市在告别繁冗,在失去含蓄,城市中的人,势必也要适应这种流向。城市人生活状态的变化首先要从服装上表现出来。比如,过去的女人以包裹严实为尊为美,连衣裙是小翻领。,还是长袖的,腰间还有个捆扎的带子,不扎不端庄,不淑女,现在还有人穿这种连衣裙吗?不仅不穿长袖的,甚至连袖子都是多余的。由长袖而半袖,再由半袖而变成无袖;裙身过去长至膝下,甚至垂到脚面,走起路来风摆杨柳,切娜娜娜,不乏古典韵致。从什么时候起时兴了超短?再看上衣,马甲、一些两件套装、三件套装,一些原本属于辅助性的衣服倒变成了正宗服饰,几乎取代了西服上衣西服裙,而且,这种取代没商量,马甲也好,上衣也好,越来越短,短到了可以露出肚脐眼。阳光下,上下衣之间因脱节而断层,透出的那一条子皮肤的白皙度犹如一道灿然的光带照亮行人的眼目时,城市建筑的玻璃幕墙体肯定会更加刺眼,更加热烈,城市的热情与城市的温度都会随之升高。那些阳光照不到的阴郁的古典柱廊以及浮雕的阴暗四处,也会被这道肤线的光芒洞穿。巴?城市不会再有含蓄了,而更加易变的人们还能存留几多含蓄?
⑤睡衣式的服饰可以堂皇出现在闹市,男人忘记的背心却以一种新的面料成为了女性的抢眼时装。还有人愿穿翻领衣裙吗?越短越好,越露越好,越透越薄越性感越好。为什么牛仔裤被体形裤取代?又被裤袜特别是那种裤子式的裤袜代替?还有短裤,更具超越优势。
⑥泳装更说明问题。比基尼正在成为一道风景线,尤其是海滨的城市。
⑦由此,我想到了南方的园林建筑。那种奇妙的造国手笔可以用几个字概括:漏、透、瘦、皱。这四个字体现了造园艺术的精髓,体现出一种千古不变的神韵。按照这四个字造出的园林,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是直白的,单调的,其中的含蓄是可以让游人驻足且流连忘返的。而流行时装的这几个字则正与园林艺术达到的效果恰恰相反。
⑧或许我不该进行这种比附,时装与园林原本就不是一回事,一种追求的是艺术的永恒,一种要的只是闪烁迷人的一瞬,多一点,长久一点,那都是犯大忌的。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不恰恰是改变永恒吗?谁还讲白头到老?哪还有什么举案齐眉相德以沫?哪来的永恒爱情?有那么一个瞬间就不得了。所以,风靡的爱情歌曲只能是“让我一次爱个够”“不求一生相守,但求一朝拥有”“瞬间就是永恒”之类。瞬间,只能是瞬间,再难忘的瞬间也还是瞬间,不可能代替永恒。而我,一个有着古典情结的中年北方男人更看重那种永恒。我曾冒着大雨赶到同里小镇,为的是去一睹那里的古建筑风采。那真是一批国宝:一处藻井就是一座展馆,被灰尘遮盖的彩绘极耐人寻味;一扇有着木雕的门扇就是一件艺术精品,如同屏风般的组合门扇叙述了一部《西厢记》,有莺莺,还有张生,张生与莺莺的约会是永恒的,令我感动。可惜这几道门扇朽了。燕翼楼造型奇特,特别是屋脊有着宁静的动感,有云流动时,更是神奇,跃跃欲飞,令我难过的是它已经折断了翅膀,塌了腰身。
⑨我们的城市正在日新月异,我们新的楼房都是从外部世界抄来的,很少有我们自己民族的底蕴,正像我们的服装,一茬茬虽然炫目,却也是从西方世界拿来的。“拿来主义”构成了我们城市的时尚。我们的城市正在洋化,我们的服装也正在洋化。洋化不是不好,却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好。还应该有一点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比如旗袍,比如蜡染的民族服饰,我都挺喜欢。
15文章第①段说:“这些苍老的面孔对于周围的疾速变化却呈现出一副凄哀的无奈状。”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16.在第②段,作者说:“大工业与现代化正在不可阻挡地改变着我们城市的面孔,犹如一双粗暴的手,把城市陈旧的服饰一件一件剥光。”从全文看,被剥光的有哪些“服饰”?请分条简要概括。(6分)
17.在第⑧段,作者说“或许我不该进行这种比附”,可是在行文中,作者还是将服装与园林作了比较,这是为什么?(4分)
18.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城市”总的“感觉”是什么?并简要陈述你对作者感觉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5.(4分)随着大工业与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含蓄典雅的传统式建筑,被简单、直露的现代式的高楼大厦无情地取代。
16.(6分)①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式建筑;②“以包裹严实为尊为美”的服饰观念和保守的服装;③人们追求的古典情结、永恒的情情愫;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的审美观、价值观。(答对1条得2分,答对3条得满分)
17.(4分)这是因为:二者都能反映出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观。作者想通过比较来唤醒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接受外来事物的同时,要好好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具有优良传统的东西。(每点2分)
18.(8分)第1问:①城市在变化(洋化),城市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生存状态、 思想观念的变化。②传统的优良的事物正在消逝。(每点2分)
高山流水 余秋雨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
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嬉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 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的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要。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了。
我的突变发生在十岁。从家乡到上海考中学,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心中只有乡间的小友,但已经找不到他们了。有一天,百无聊赖地到一个小书摊看连环画,正巧看到这一本。全身像被一种奇怪的法术罩住,一遍遍地重翻着,直到黄昏时分,管书摊的老大爷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我的肩,说他要回家吃饭了,我才把书合拢,恭恭敬敬放在他手里。
那本连环画的题目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纯粹的成人故事,却把艰深提升为单纯,能让我全然领悟。它分明是在说,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父,像隐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却了你的大半生命。
一个无言的起点,指向一个无言的结局,这便是友情。人们无法用其他词汇来表述它的高远和珍罕,只能留住“高山流水”四个字,成为中国文化中强烈而缥缈的共同期待。
那天我当然还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知道昨天的小友都已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算得上“知音”。我还没有弹拨出像样的声音,何来知音?如果是知音,怎么可能舍却苍茫云水间的苦苦寻找,正巧降落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班级?这些疑问,使我第一次认真地抬起头来,迷惑地注视着街道和人群。
差不多注视了整整四十年,已经到了满目霜叶的年岁。如果有人问我:“你找到了吗?”我的回答有点艰难。也许只能说:“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
我想:艰难的远不止我。近年来参加了几位前辈的追悼会,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悬挂在灵堂中的挽联常常笔涉高山流水,好像死者与撰写挽联的人是当代知音,但我知道,死者对于挽联撰写者的感觉绝非如此。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在死者失去辩驳能力仅仅几天之后,在他唯一的人生总结仪式里,这一友情话语乌黑鲜亮,强硬的无法修正,让一切参加仪式的人都低头领受。但我们对此又不能生气,如果死者另有知音名单,为什么不在临死前郑重留下呢?可见对大多数人来说,直到生命结束都说不清楚明确的友情序列,任何人都可以来临时扮演一下。几十年的生命都在寻找友情,难道一个也找不到?找到了,而且很多,但一个个到头来都对不上口径,全都错位了的友情。
18.作者在文中提到,他并不赞成“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句话,请归纳总结其原因。 (5分)
19.“我的七弦琴还没有摔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不超过25个字) (4分)
20.在作者的意图中,得遇知音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5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以作者的内心感受为基础,说明了作者对友情的看法及对高山流水或友情的向往,笔触自然而动情,令读者为之动容。
B.据本文看,作者认为只有随着岁月的增加,年龄的增大,成人之后才有真正的友情。
C.作者认为对友情的感悟是可以突然发生的,但真正的知音却不可以突然出现。
D.作者认为众多老前辈只有在临死前,才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知音其实自己一个也没有。
E.鲁迅认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作者的人生苦苦追求也是为了寻找一个知音。
参考答案
18. (5分)(1)孩童时代的友谊只是嬉戏,并未获得真正意义。(2分)(2)友情感受与成长往往同时发生,友情真谛在一次突变使人长大,而长大后才有真正的友情。(3分)
19. (4分)作者的这句话含蓄地说出还没有知音离他而去(2)甚或还没有出现知音(2分)》
20. (5分)(1)寻友者本身具备在某一领域里的较高境界,“曲高和寡”正感孤独;(2分)(2)须经历了苍茫云水间的苦苦追寻,不经意停留在身边的友人中。(3分)
21. AE.(4分)以上问题意思答对即可。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文章: 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6-30)
下一篇文章: 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3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