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贾宝玉父子怎样命名吧(全国甲卷)
《红楼梦》元妃省亲一段,众人为大观园桥上的亭子命名。
主张取“翼然”的人,显得不识时务,因为写《醉翁亭记》时正在倒霉的欧阳修,没有把霉运带入烈火烹油般的贾府的“资格”;而门客们根据贾政的意思附和了一个“泻玉”,倒是跟贾政本人呆板的形象贴合,但一个“泻”字搭配高贵的“玉”,与贾府上窜的势头与期待完全不吻合,如此不吉,该当掌嘴;只有贾宝玉的“沁芳”,既有大观园意境,也符合贾府情势,可谓思虑周全。谁说贾宝玉不通时务呢?
元妃省亲对贾府来说,几乎就是走在下坡路上的贾府防止家族衰败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哪怕有一点差错,有一点瑕疵,也足以击溃他们最后的一点信心。
可见,那个时刻,给一个新事物命名,是多么重大的事情。
在停滞的古代生活中,人一辈子遇不到几样新东西新事物,命名的机会并不多,命名活动也就被寄寓了非常之多的意义内涵。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就认为,命名是否确当,不仅与事情能不能办好直接勾连,而且与国家制度兴废,百姓言行举止道德风化有显著联系。
但近代以来,在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带动下,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产品日益层出不穷。原有的语言体系、知识结构已经无法命名这么多新东西,近代中国人于是从日语中引进大量词汇,来命名这些新事物。
当然,没有这些引进,中国人也会自创一套新的现代汉语来应付变局,但肯定不会有今天这个味道。比如日语的“干部”和汉语的“官员”,指代的是同一种职业,但味道似乎就是不一样,前者更多体现管理职能,后者更多体现尊卑等级。
新名词的多寡,是社会和思想活跃度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另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高速实现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和物质产品的丰富度远迈过往。这也是一个名词术语大爆炸的时代,一个精神世界被冷冻的人,绝对看不懂今天的时令文章,理解不了今天的时代潮流冲向何方。
在互联网时代,名词术语的出现和消亡,甚至以月度为进化单位。今天,你如果还在使用去年甚至前年的网络用语,大家会用一种参观木乃伊的眼神看着你。如果说语言的代际差异在20世纪是10-20年,那么现在大概就是三五个月。
求新求变的时代,催生出一种新的怪现象,即用创造发明新名词来取代真正的创新。一篇文告、一篇文章,往往成堆成堆的新名词新术语,显得高深莫测、云山雾绕、不知所云,让人无所适从,无从置喙。
这些人或许应该回过头来,重新学学贾宝玉父子对命名的郑重与慎重。 点评:此文借高考题目自行发挥了,与题目原旨若即若离。宝玉题写的对额多被采纳,原因很多,在引导语中有关键词“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以期考生从这三点予以分析。作者开篇分析三组题名,主要肯定其符合“时务” 态度“郑重与慎重”,随后论及“命名”的重要性、新事物的命名方式,时代变化与新名词的使用,新名词与创新的关系等方面。一者局限在“题名”这一现象上,二者忽略了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或者说扣题不紧。
上一篇文章: 学习今说(北京卷 题目1)
下一篇文章: 小街上的烟火气(天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