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洋壮立,使他认识到人生短暂,何必难为自己?才会有他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嵇康喜爱竹林,喜爱竹林中悠闲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高秀丽,使他拥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愿与世同流合污。我认为,我们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华,能使我们的涵养进一步提升,使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圆满。而这一切,难道懂得万物表面的原理能比得上吗?
诚然,有人认为懂得物性更重要。不可否认,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我们可现清楚了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然而,这一切却只停留在表面,你未曾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亦未曾得知自然的真谛,所以这样,自然只会“越来越远”。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风的灵动,融摸水的温润,你便会窕尔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会发现,自然,就在身边。
51分(语言优美 用到“身历其境”)
6、亲近为主,科技为辅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幅外国艺术家的画,一个人靠坐在一棵树下,周围风景迷人,而那个人却打开笔记本电脑浏览屏幕中其他的风景……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说,我们现今的时代早已不能脱离网络及各种电子产品,一旦某天,全世界的电子设备都失灵、无效了,天下将大乱,我们一下子从现在退回到远古时代。
所以有人说,我们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这句话我不敢完全肯定,我分明看到这类美好的时代正在侵噬我们的一部分生活。全因我们太依赖科技了。
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的技术探测着大自然,也就有不少人掌握着其中的方法。但这些人当中一旦抛开设备,亲临大自然,却连“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日常口诀都一无所知。他们终日生活在科技里,以为科技将他们与自然衔接得亲密无缝,孰科锁在屏幕里的仅仅是虚像。更何况,天气预报也常常不准,他们只是被科技圈住了罢。
归根究底,人类本身就是自然属性的。人生于自然,死亦归于自然。所以人类不能离开自然,更别想通过科技来感知甚至是创造自然。
想要了解自然本身,人类就必须亲自探索它。科技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刨深点也算是自然的产物,有许多事还得由人类身体力行,科技永远只是人类的辅助工具,所以不能全凭科技拉近人与自然。
其实,自然离我们很近,然而再近的世界也有可能因外物的干扰而被我们忽略,就如贴近大自然却通过电脑屏幕欣赏大自然的那个人。不知电脑的成像能给我们带来多清晰的画面,但电脑一定不能将自然还原地最真实。亦不知电脑收录的鸟语花香有多逼真,却知那永远都是机器制造出的声音。若想与自然亲近,就切莫让科技代替了我们的耳朵与眼睛。
亲身体验为主,电子信息为辅,不要让自然之美锁入屏幕,但要科技之花开在自然之土。
46分(内容不够充实)
7、到外面去走走
如今都市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种便捷的工具,有各种娱乐设施、通讯工具,我们喜欢呆在高楼大厦的空调房里,用电子设备浏览外面的世界,到外面去走走吧!去感受空气的清新,大自然的美好。
炎炎夏日,我们一如既往地上班、上学、下班过后少有人说:“我们去打一场球吧!”大多数人都选择回到家坐在电视机或者电脑前,看看新闻,玩玩游戏,如此结束自己平淡的一天,世界那么大,你真的有出去看过吗?
现在社会科技非常发达,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可以上网快速的查询任何资料,却忽视了宁静看书的惬意。我们通过手机与他人交谈,渐渐地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亲密美好,到外去走走,去感受一下今天的天气,享受阳光照射到你身上的光芒,找一个下午,坐在草地上,翻一本书看看,过一个惬意的下午。
我们生活条件远远优越于以前,却少了爷爷奶奶儿时的那份快乐,他们在田间打闹,赤脚左奔右跳,无一不是大自然带来的纯洁的感受,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失去了正是最单纯的快乐。
比尔盖茨的微软,乔布斯把我们带到智能时代,时代不断进步着,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真正看到的却越来越少,我们追求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什么时候我们能稍微放慢我们的步伐,感受自然。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这正是人们压力大想要逃避的表现,当我们把心静下来,偶尔到外面走走,去看看,去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去享受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的确比我们光在屏幕上了解有用得多,一步一个脚印,切实地走过,我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心灵会更加纯净。
到外面去走走吧,去感受世界的美好,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应该用心去体会一下周围的人,身边的环境,花其实很香,阳光很好,雨后会有彩虹,你能看、听、闻感受到一生。
43分(思路清晰 论证不够 语言平淡)
8、知其名不如感受其实
孩提时,当我们感受到一种新的感觉,看到新的事物,都会问父母这是什么。
当我们对事物感到新鲜时,并不会只知道其名字,更多的是我们真正的体会。故知其名不如感受其实。
经济发展迅猛,人们在感叹大自然的美时,又苦于自身的无知,当我们漫步林间,观鸟而不知其名,看树而不知其属,不禁感叹自身离大自然远矣。所以有人足不出户却熟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徒演化。那他们离大自然就近了吗?非也,知其名却不知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远矣”。其无异于纸上谈兵。更何况我们接近自然又不求完全洞悉,只是寻求心灵的慰藉,从而释放心灵。足不出户洞悉一切,其实只是了解一片虚无罢了。亲身感受,才是对自然的亲近。
世间其它事物何尝不是如此。老子所言的“道”,朱熹所指的“气”何尝有准确的定义?正如古人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习也是如此,不知其实而盲目学习,死记硬背等便是学习大忌。只知名不知其实的学习只是生搬硬套,不会提升自身素养。交友也不例外,倘若只知道其学术惊人却不接近与其交往,不过只是他人的评价,自身永远也不会体会到,那么人类的摸索精神也会消失,故知其表面不如深究其实质。
然而,知其名而不知其实的现象不绝如,更有人引以为傲。“足不出户知天下”是很多人对自己“通晓天下”的傲言。可现实不是如此,不亲身体会,会知道中华大江南北美食的美味吗?不亲身体会,会知道德国“大闸蟹横行霸道”,美国“鲤鱼泛滥成灾”的壮观吗?不亲身体会,会知道玛雅文明的渊博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种“通晓世界”是虚假的,因为亲身感受其实,才是真正的了解。
金立群曾坦言读书与学习是用心来体会。而她的女儿金刻羽从小就贯彻其父的思想,不断地亲身体验,亲身探索。也因为这种观点,金立群如今为现亚太行掌门人,金刻羽成为伦敦最年轻的教授。
知其名而不知其实,人只能在表面的世界徘徊,知其实,人们可以熟悉万物本源,活得有味。故知其名不如感受其实。
40分(离开了感知自然)
9、保护自然
在一次又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一次比一次便捷,一次比一次美满,物质生活也一次比一次丰富,但人们在享受这种肉体的满足时,似乎忘记了我们从哪来,是谁一直哺育我们。而我们却仿佛理所当然,一次又一次的去破坏它,从而去满足我们。
“足不出门知天下事。”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我们可以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知道生物的纲目属种,知道一天内的最新新闻。还可以利用社交软件跨洋进行视频聊天,但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你可以上知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感受不出五千年的文化乐趣,你如白科全书一般知道生物的纲目属种,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你知道一天内发生的所有事情,可以与远在他乡的人们进行聊天,却不知静观云卷风舒和朋友相会的乐趣。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一次又一次的破坏我们共同的家“自然”。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给我们带来了知识,我们却不懂回报,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着自然,孰不知,我们在远离着自然。
我们坐在家中,吹着空调带来的阵阵舒适,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开垦树林,把一幢幢高楼建在自然一块块伤疤上去,自然尽管在默许你们的开垦,但自私的人们却不知,我们正在自取灭亡。我们必须保护大自然,不能将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
爱因斯坦说过:“我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便是将核导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迪生也将死后所有财产设立了一个闻名的奖,其中也有一项和平奖,因为和平减少了战争,同时也保护了自然。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去保护它,去爱护它,而不是去破坏它,远离它。我们国家也在倡导绿色GDP,发展绿色的、健康的产品,仿佛这个世纪都离不开保护自然。同时也要多去感受自然,去捕捉大自然的一点一滴,这样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修养。
我在书在看到过一句名言:“世界上最无私的东西便是太阳,无论你地位高低,无论你财富的多与少,它都会无私的照亮在每个人的身上。”同样,大然自也无非是这样,我们要多去亲近自然。 38分(没有从感知自然写 审题能力不强)
10、似近似远
社会上的人、事、物,并非就能一眼看出,一眼看懂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似乎很雄伟,又似乎很渺小,令人看不透。
看着电脑中,鸟儿像能说会道的小女孩,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不受任何拘泥,跟着鸟儿们戏说今天发生的小故事。可是现实中,不自由的东西太多,让我们无法发展自我。自由,似近似远。
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文章: 特别推荐: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满分作文赏析(记叙文)
下一篇文章: 特别推荐:2015年福建卷高考优秀满分作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