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个字可以说是驰名古今,广为流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它意思模糊,可作多种理解,适用于各种职业不同心态的人表达胸怀,还在于这它蕴含哲理,表现了一定的生活辩证法,颇能使大多数人产生情感共鸣。
“难得糊涂”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糊涂好,糊涂难能可贵,凡事还是糊涂一点好。二是糊涂不好,不容易糊涂,怎么(来自公文有约)能够糊涂呢?大家都知道,世界是矛盾的,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但矛盾的表现有时是明显的,有时又是模糊的,那么处理矛盾的方式有时是明确的,有时又应该是糊涂的。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既然模糊有时是美好事物的客观存在,那么糊涂有时就成为维护美好事物的正确方式。这就是生活辩证法。
据传,郑板桥的一个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本地知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信后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又写“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条字幅。并在“难得糊涂”下面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正确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伤和气,还是糊涂一点好。若是鼠肚鸡肠、斤斤计较、睚眦必报,那岂能搞好邻里关系?彼此各让一步,但求心安理得,这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精神。
现实生活中,凡事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就吃香。这样的人在选举时可以获得多数赞成票,还可能被提拔重用。相反,什么事情都不糊涂的人是没什么好果子吃的。有些时候,你一看就知道的事情,上级却迟迟不表态,需要研究研究,其他的人却哼哼哈哈装糊涂。
这种现象也许哪里都有,如果以“一加一”一定等于二的公式去套用人类社会,恐怕全世界都会与自己过不去。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是极不一致的,小平同志曾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就是要求人们搁置争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建设国家。不过,谁都知道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容不得半点糊涂的!
周恩来曾写《雨中岚山——日本京都》一诗,抒发在模糊探索中看到光明的喜悦:
雨中两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突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蒙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见姣妍。
如此看来,还是毛泽东说得好:“小事糊涂点,大事明白点。”
上一篇文章: 放手自然
下一篇文章: 缤纷成就和谐
|